第16章 信息革命(2 / 3)
中在一小块的矽片上,这简直是巧夺天工。
杨学斌继续说道:「这里面是我设计的深紫外线光刻机,理论上的极限可以制造几纳米的晶片。当然,这是理论极限,过程会极其复杂。
我们就拿十纳米来说。
十纳米制程的晶片,我们可以在小块的矽片上集成几十亿个电晶体,运算速度每秒可以达到一百亿次以上。
这是单块晶片的速度。
如果我们集合几万,甚至十几万块晶片组成超级计算机,那运行速度将是千万亿次级。
像我们制造核弹,如果用这样的计算机,几天就能完成全部的数据计算。」
「嘶嘶!」
李老深吸口气。
杨学斌拿核弹制造为例子,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他总算有个具体的概念了。
「小杨,我们真能制造出你说的晶片?」
「当然可以!」
杨学斌肯定地说道:「不过这需要一个进步的过程,最开始应该是一百多纳米,而且晶片的制造是个庞大的产业工程,从最开始的矽片提纯丶切割丶清洗丶光刻丶蚀刻等等,环节特别多。」
「好!」
李老沉喝,振奋道:「我会让人尽快进行评估,若是方案可行,我会全力支持。」
杨学斌又拿了一个档案袋给李老,说道:「李老,这是我基于晶片而给红岸工程设计的巨型雷达兼射电望远镜。在同等功率下,它具有更低的功耗,也更灵敏,更稳定。」
李老哈哈笑道:「小杨,你这惊喜好大啊,看来将你调入红岸工程果然是正确的选择,还有那份呢,一起说吧。」
杨学斌将最后一份档案袋递给李老,微微笑道:「这是新式计算机的设想,它由主机丶显示器丶键盘丶滑鼠等构成。
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编程全靠穿孔纸带。
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根本就看不懂,就更别说使用了。
而我这个新式计算机,哪怕是您,经过简单的学习后都能熟练的使用,比如说写文件丶做表格丶看电影,甚至是与万里之外人进行视频通话。
如果用做科研和生产,那作用就更大了。
图纸设计丶数据计算丶工程模拟丶自动化控制丶万物互联丶人工智慧等等。」
「我老头子也能用?」
李老也是瞪大了眼睛,疑惑问道:「视频通话就是打电话麽?」
杨学斌道:「不仅仅是通话,还能实时看到对方,就像是我们这样面对面说话一样。」
李老郑重地接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