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我搓搓手,这暖咋还替我“上岗”了?(1 / 3)

加入书签

那一瞬间的恍惚,快得像眼睫毛掉进了眼睛里,楚牧之只是下意识地眨了眨眼,那份怪异的撕裂感便消失无踪。

他皱了皱眉,将这归咎于骤降的气温和睡眠不足,继续朝巷口走去。

寒流像一头无形的巨兽,一夜之间吞掉了整座城市的温度。

老旧的城区首当其冲,成了最先被严寒攻陷的阵地。

楚牧之裹紧了身上的旧风衣,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成一团,久久不散。

楼道口的铁门上,一张A4纸打印的通知被寒风吹得哗哗作响。

白纸黑字,官方而冰冷:因供暖主管道老化爆裂,本片区将停暖四十八小时,请居民做好保暖措施。

楚牧之的目光没有在字上停留,而是死死锁在了压着通知书一角的那个小物件上——一枚黄铜戒指,在灰暗的楼道里,泛着一丝属于过去的顽固光泽。

这是“始光照我”行动的遗留暗号。

一个早已被尘封的紧急预案,一个只存在于极少数人记忆深处的约定。

楚牧之的心脏猛地一沉,随即又被一种熟悉的麻木感抚平。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身,逆着寒风走向不远处的社区超市。

几分钟后,他提着一大袋暖宝宝回到楼下,轻手轻脚地走到陈阿婆家门口。

他没有敲门,只是将其中几包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然而,就在他直起身子准备离开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邻居和对门的防盗门。

一样的红色包装袋,同样被塞在门缝里,连摆放的角度都出奇地一致:斜四十五度角。

那是当年信号灯初亮时,所有应急小队成员被要求记住的、代表“指令已接收,准备行动”的角度。

楚牧之的动作僵住了。

他缓缓扫视整个楼道,发现几乎每一户有老人的住户门口,都出现了这抹沉默的红色。

与此同时,城区的另一端,苏晚晴正坐在电脑前,指尖飞快地敲击着键盘。

她调取了楚牧之所在社区过去三小时的全部监控录像,屏幕上,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如同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在不同的时间点,从不同方向出现,最终都走向了那些老旧的居民楼。

“十七个人,”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将一张泛黄的旧地图铺在桌上,那是七年前应对特大暴雪时,他们绘制的临时电网供电路径图,“他们的行动路线交织在一起,复刻了这张图。误差不超过五米。”

她将画面暂停,放大其中一个投放暖宝宝的动作,又调出另一份档案。

“你看这里,”她指着屏幕上的时间戳,“投放时间间隔,和当年我们进行电力调度时,为了防止瞬间负荷过载而设定的‘脉冲式’供电节奏几乎完全吻合。”

电话那头的楚牧之沉默了片刻。

“他们不是在模仿,”苏晚晴对着话筒,一字一句地说道,像是在陈述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是身体记住了那种‘该做什么’的感觉。那个我们以为已经死掉的系统,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它还活着。”

挂掉电话,苏晚晴久久地凝视着自己正在撰写的小说手稿《无名之光》。

她删掉了最后一章的原定标题,重新敲下了四个字:《沉默的脉搏》。

在文档的末尾,她郑重地加上了一句话:“真正的系统,从来不在代码里。”

夜,越来越深。

气温已经跌破了零下十五度,窗户上凝结的冰花像蕨类植物般疯狂蔓延。

楚牧之是被窗外一阵细微而规律的敲击声惊醒的。

他披上衣服走到阳台,推开窗,一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