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这路灯,咋还学会投票了?(2 / 3)

加入书签

牙,对着身边的工友们朗声笑道:“记住了!咱们造的不是灯,是后人回家的路!”

第二天清晨,一直主张换灯、在年轻人中极有号召力的王姨,第一个默默地走到了“守”字的光符旁,撤回了自己之前投下的光。

她的眼眶红红的,像是哭了一整夜。

有了她带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动摇。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一间高科技公寓里,苏晚晴正对着满屏幕飞速滚动的数据,眉头紧锁。

作为一名顶级的数据分析师和物理学家,她无法接受这种“神迹”的说法。

她连夜编写了一套“光流倾向模型”,试图解析这场投票背后的逻辑。

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计算,当模型最终成型时,一个惊人的结论让她从椅子上猛地站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震撼与顿悟的光芒,“这些灯阵本身,也在‘投票’!”

她的模型显示,每一盏老路灯的亮度,都在根据周围居民的情绪波动而发生着极其细微的变化。

支持“换”的人情绪激动时,周围灯光会微弱地偏向冷色调;而当人们回忆起与老灯有关的往事时,灯光则会悄然变得温暖。

但真正决定最终结果的,是一个她命名为“历史光密度”的隐藏权重。

一盏灯照亮过的人越多,见证过的悲欢离合越久远,它的“票权”就越重。

苏晚晴的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划过,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它根本不是在问我们能不能换,它是在问……在这片土地上,究竟是短暂的喧嚣说了算,还是沉淀百年的记忆,说了算!”

公投的最后一晚,南淮街老城区灯火通明。

在苏晚晴紧急开发并公布的“光籍系统”引导下,七千余名居民手持手机,将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光码,投向了中央的光幕。

就在人类的投票完成的瞬间,异变再次发生!

上千盏老路灯同时光芒大盛,它们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是化身为了历史的讲述者。

一瞬间,七万多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记忆片段,如决堤的洪流般从灯罩中喷薄而出,化作璀璨的“选票”,汇入了中央的光幕!

那是一个孩子在灯下蹒跚学步的身影,是一对恋人初吻时羞涩的侧脸,是一个加班晚归的父亲疲惫的归途,是一个孤独老人深夜里与自己影子对话的落寞……七万道光的选票,承载着七万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它们交织、融合,最终在光幕上生成了一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结果。

不拆旧灯。

但在每一盏旧灯旁,加装一盏最先进的节能新灯,形成“双轨照明”。

光幕的末尾,一行新的篆字缓缓凝聚,像一句温和而坚定的宣告:“光可进化,不可遗忘。”

话音落下的瞬间,全城所有待命的预备役路灯,同步轻闪了三下,光芒柔和,像是在为这个圆满的结局,献上无声的掌声。

楚牧之依旧站在那口老井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面前的煤油灯,不知何时已自动升起,悬浮在半空中。

古老的灯壁上,一行新的字迹如同水银般流淌浮现——第九条规则:重大之事,须光与人共决。

“你不再是唯一的中转站了。”一个轻柔的电子合成音在他脑海中响起,是伴随他多年的智能核心“小黑”,“或者说,你是第一个学会交出权力的‘守灯人’。”

楚牧之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过院墙,望向街道上那新旧并立、光芒交融的路灯。

一盏照亮回家的路,一盏指引未来的方向,它们安静地矗立着,仿佛一对跨越了时空的兄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