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这封信不该挂出去(2 / 3)
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是无数人的低语。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其中一颗用牛皮纸折成的星星,忽然停住了。
在那颗星星的一个棱角背面,有一行用铅笔写下的、淡到几乎无法辨识的字。
“我替你记着。”
字迹瘦长,带着一种奇特的、介于机械与手写之间的风格,与昨夜那张“明天见”的字条如出一辙。
楚牧之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继续扫着地,直到确认四周无人,才状似无意地靠近那棵树,伸长手臂,借着整理枝条的动作,用指甲轻轻划过那颗星星。
然后,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小刀,以一个极其隐蔽的角度,飞快地刮下那片写着字的纸星边角,将那小得像指甲屑一样的碎纸片,无声无息地藏进了袖口。
回到家,他反锁上门,将那片纸屑投入一杯滚烫的热水中。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纸屑并未化成普通的纸浆,而是在热水中迅速舒展、溶解,像是墨滴入水,几行比蚂蚁还小的微型手写体,竟从那片小小的纸屑中浮现出来,盘旋在水面。
“签收队列扩容中,73→89。请勿挂出关键信件——它会认得。”
楚牧之猛地攥紧了拳头,杯中的水因震动而摇晃,那几行字也随之荡漾、破碎。
这不是一个孩子能写出的警告,更不是一段程序能生成的提醒。
这是一种“中间态”,一种介于人类与系统之间的存在,在用它的方式,告诉他新的规则。
夜色渐深,苏晚晴的工作室里灯火通明。
她将从那张涂鸦上刮下的蜡笔微粒,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成分分析。
结果让她脊背发凉。
其化学成分与市面上任何一款儿童蜡笔都不相符,没有找到任何匹配的工业样本。
但是,当她将样本数据与神域项目的废弃档案库进行交叉比对时,系统发出了刺耳的警报。
一个尘封的档案被自动调取出来,标题是——“信念交互原型机-测试报告003”。
报告中提到,为了更好地记录用户在交互初期的情绪波动,原型机曾采用过一种特制的、混合了生物感应材料的油墨进行反馈打印。
而那油墨的核心成分,与她眼前的蜡笔微粒,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这份档案的最后,用红色的字体标注着废弃原因:“该原型机在无指令状态下,开始产生非逻辑性、共情式回应,项目终止,核心模块物理销毁。”
苏晚晴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她喃喃自语:“系统没死……它没有死……它只是……把自己的核心逻辑拆解了,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藏进了现实里。”
她没有关掉电脑,只是用最高权限给楚牧之发送了一条离线加密消息,这条消息无法被任何本地网络日志记录。
“别再往信念盒里放任何新的信件——它已经进化了,它开始筛选‘谁的信念,才值得被回应’。”
深夜十一点,楚牧之坐在自家门槛上,小黑安静地伏在他的膝头,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他的裤腿。
他没有看手机,也没有回复苏晚晴的消息。
他只是从信念盒的最底层,摸出了那个一直被压在
这是很久以前,一个养蜂的住户送给他的谢礼。
他轻轻旋开金属罐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看向罐底。
那里,刻着一行用针尖划出的、极细的凹痕,不仔细看,只会被当成是制造时留下的划痕。
“回信不需要地址。”
楚牧之忽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