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永乐篇 第130章 商贾不得穿丝绸(4 / 5)

加入书签

 李青也曾建议过老朱,不必过于严苛的规定子民服饰穿搭,但被固执的老朱否了。

    不过,老朱也不是诚心拿人开涮,之所以有如此规定,是因为老朱出生在元末乱世。

    当时穷苦的百姓饭都吃不上,而有钱的富绅、地主,却是个个衣着华贵,穿金带玉,甚至和公侯勋卿没有区别。

    老朱认为,富人穷奢极欲,穷人连饭都吃不上,会造成国家不稳定。

    而且,他觉得富人如此奢侈,几乎和王侯无异,没有上下尊卑也不行,元朝灭亡,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于是,老朱对百姓的服饰做了极致入微的规定。

    比如:以衣服的颜色、布料,来区分士农工商;百姓不得用金、玉、珍珠……做饰品,只能用银。

    老朱这么做,是为了划分阶级,以此巩固皇权。

    老实说,这一招很有效果,但也等同于开了历史倒车。

    自秦二世而亡,奴隶制彻底破灭后,封建王朝开始兴起,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风气整体是朝着开放发展的,尤其是到了大唐。

    风气之开放,不弱于后世太多。

    一直到宋朝,还一直保持着这种开放,到了元朝开始开倒车,大明在元朝的基础上,又往回开了一把。

    清朝……则更严重,不禁彻底奴役了百姓,还来了个闭关锁国。

    大明禁海基本名存死亡,事实上,有明一朝海商基本没断过,而清朝的海禁,他是真的禁。

    其实,要是历朝历代都延续汉唐风气,且逐步开放下去,早就达到后世的开放了。

    当然,那样的话,封建王朝估计早就结束了。

    不过,真要是在这大明解放百姓思想,具体是福是祸,李青也不好做决断。

    李青收回飘飞的思绪,抬手在金元宝的脸上拍了拍,“我问你,有没有间接走私?”

    “真没有啊!”金元宝死命摇着头,“钦差老爷明鉴,草民这身衣服是…裁缝铺用错了料子,草民舍不得扔,一时糊涂才……草民保证,从未在外面穿过。”

    李青懒得计较这个,凑近了些,轻声道:“别装了,你真正后台是宁王对吧?”

    “什么?”

    金元宝不大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满脸骇然,“你…你是怎么……”

    “只要你乖乖按我说的做,我保你无恙。”李青笑道,“如何?”

    其实李青也不知道,他是蒙的,但也不是瞎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