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补贴(2 / 4)

加入书签

院带来的便利种苗。

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扩散和更多产区的加入。

单纯靠种菜卖菜虽然未来很多年依然能赚钱,但最暴利、门槛最低的黄金窗口期,恐怕真的快要结束了。

棚鲜生分店的开设必须提上日程,而且种植规模得继续扩大,得动员更多的人搞大棚种植。

王建安沉吟了片刻,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对尹彬说道:“三哥,你这个消息很重要,非常及时。

还要再多麻烦你,以后跑车的时候,多留意一下彭县那边大棚更具体的情况。

比如,他们除了黄瓜番茄,有没有开始尝试其他附加值更高的蔬菜品种?

他们生产出来的菜,除了在本地批发,主要往哪些城市销售?

有没有像我们一样,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或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销售渠道,比如直接跟大型超市、食堂挂钩?

最好能想办法弄点他们种出来的黄瓜番茄回来,我们自己也仔细看看,尝尝,客观评估一下他们的品质到底到了什么水平。”

尹彬见王建安如此重视,也收起了之前的轻松,认真点头应下:“要得,建安,我明白了。

你放心,包在我身上,我回头多打听打听。

至于菜样品,很简单,我今天就去他们那边的批发市场买点回来,明天就能带回来给你看。”

刚送走收完菜离开去蓉城的尹彬,院子里的人还没完全散开。

就听到村口方向传来自行车的铃声和霍支书声音:“泽安!建安!你们在哪儿?大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霍文书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快速跑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神情。

车还没停稳,人就几乎跳了下来,扬了扬手里一个崭新的蓝色文件夹。

王建安赶紧快步迎上去,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可能是什么:“霍文书,看把你高兴的,啥子好消息?是不是县里又有啥新政策了?”

霍支书支好车,喘着粗气,迫不及待地打开文件夹,抽出一份盖着红色印章的文件:

“建安,你猜对了一半,不只是新政策,是落实政策的好消息。

还记得之前我们高龙乡的规模化养猪场和你们李家沟的蔬菜大棚,不是被县里正式评为了全县的‘菜篮子工程示范保障基地’嘛!这个好消息就是跟这个有关!”

他举着文件大声的对周围的人说道:“县里今年刚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

为了切实鼓励和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方向发展。

对新建或改造升级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蔬菜生产设施,以及规范化的畜禽养殖场。

将按照实际验收合格的面积或者设计饲养规模,给予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资金补助!”

张泽安一听“资金补助”四个字,眼睛瞬间亮了,急忙凑近问:“还有钱补?霍文书,快说说,补贴标准是啥?

一亩地补好多?

猪圈怎么个补法?”

霍支书找到文件后面的附件表格,手指点着,一字一句地念道:“这里写着有。

对于砖混结构框架、或者采用新型复合保温材料建造的永久性温室大棚,就像建安那个1、2号大棚那种,经验收合格,每亩一次性补助八百元!

对于符合标准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就像我们其他人那种,每亩一次性补助四百元。

对于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粪污处理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养猪场,圈舍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助二十元!”

王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