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棚升级(1 / 4)

加入书签

胳膊上的伤好利索后,王建安就琢磨起一件事:如何处理他那两个最早搭起来的一号和二号大棚。

这两个棚快用满两年了,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日子久了,问题也多了起来。

竹竿架子风吹日晒,不少地方开始发黑发脆,承载力没以前那么好了。

塑料薄膜也老化得厉害,透光性差了不少,上面还积了不少擦不掉的污渍。

有些地方被风扯开了口子,是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

下雨天更是麻烦,棚顶容易积水,得时不时去捅一下,不然压垮了棚子就糟了。

王建安寻思着,是时候给这两个老伙计升级换代了。

现在家里底子也厚实了些,不能总凑合了。

他也计划好了,准备把竹架子换成镀锌的钢管架子,那玩意儿结实,能用好些年了,不怕风吹雨打。

塑料薄膜也要换最新的,换成新上市的无滴膜,那薄膜透光好,里面还不容易凝结水珠,棚里湿度能小点,病害也少。

而且这种膜表面光滑,下雨天水直接就流走了,不会像现在这样。

雨大点就在棚顶凹处积一摊水,压得棚子嘎吱响。

反正都要升级了,王建安也打算趁此解决盖膜、揭膜太费人工的问题。

以前棚少,每天早晚安排人爬上爬下地掀薄膜、盖薄膜,虽然累点,但也忙得过来。

可现在棚越来越多,以后还要更多,全靠人工,效率太低,而且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特别折腾人。

他想着能不能搞个自动收放薄膜的系统。

城里的大厂肯定有全自动的,但那玩意儿贵,而且不适合农村经常停电的地方。

他需要的是皮实耐用、就算没了电也能靠人力操作的土办法。

王建安把自己关在屋里画了半天图,结合上辈子零星看过的资料和这辈子摆弄农机具的经验,还真琢磨出一个方案。

他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在大棚两侧的钢架地基上,固定两排结实的轴承。

薄膜不是直接盖在棚顶上,而是先卷在一根长长的钢管上,这根卷膜钢管两头套在轴承里。

钢管的一端,装上一个大的手摇轮盘,就像风车上的那种摇轱辘,通过一套齿轮组来带动卷膜钢管转动。

这样摇动摇把,就能缓慢地卷起或放下薄膜。

如果想用电机带动,也简单。

找个小功率的电机,最好是那种烧柴油的小型发电机也能带动的,通过皮带轮连接到齿轮组上。

平时通电就用电机,省力。

万一停电了,把皮带轮卸下来,换上手摇把,照样能人力操作。

晚上吃饭时他把想法跟家里人说了。

王建平倒是没什么意见:“是该换了,那两个棚是有点不像样了,每次刮大风我都提心吊胆,生怕它们散了架。”

张玉清比较心疼钱:“全换成钢架的?那得花不少钱吧?薄膜也要换好的?”

王太平也附和着张玉清:“就用竹子就行了撒,都不用钱,前两年砍的竹子都长好了。”

王建安点点头:“爸,这笔钱不能省。竹子太不经用了,做短期过渡用还行,长久生产肯定不得行。

我们也是运气好,这两年没遇到大风大雨,要不然大棚早就垮了。

而且新式的塑料薄膜透光好,棚里温度能高好几度,菜长得快,还能减少积水。

算下来,其实是划算的。

这新的大棚也能节省很多人力,我们也就有时间管理更多的大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