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专家到来(4 / 4)
个专业问题。
包括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湿度精准控制,通风换气的具体时机和时长,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差异等等。
王建安都一一做了回答。
虽然他的表述很朴实,没有那么多专业术语,但很多具体做法甚至让杨教授都觉得很有启发,忍不住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了几笔。
“精细,太精细了!”杨教授对刘副镇长感叹道,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刘镇长,说实话,来之前我已经对你们这里的情况有了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但今天亲眼所见,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很多细节做得非常到位,甚至比我们院里的一些合作示范点还要规范。
就拿这个简易的滴灌系统来说,成本控制得极好,效果也不差,在蓉城周边的示范基地都还没有完全普及开。
没想到你在这山村里,不声不响就弄上了,而且管理得这么好。
建安同志是个人才啊,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又肯动脑筋,是真正把技术吃透用活了的田间专家!”
刘副镇长虽然对一些技术细节听得半懂不懂。
但杨教授这番毫不吝啬的称赞他可是听得明明白白,脸上笑开了花,用力拍了拍王建安的肩膀:“好小子!真给我们镇上长脸!”
从1号棚出来,又依次看了专门种植番茄和西葫芦的棚。
杨教授同样是赞不绝口,尤其对番茄的整枝打杈和疏花疏果技术,西葫芦的授粉和采收标准问得很细,王建安都对答如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