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专家到来(2 / 4)

加入书签

九点半刚过,就听到垭口那边传来汽车喇叭声。

不多时,两辆绿色的吉普车,就沿着村路开了进来,一路开到王建安家的院子旁停下。

霍支书先从前面那辆车的副驾驶跳下来,小跑着到后面,殷勤地打开后座车门。

一个穿着灰色夹克衫,梳着偏分头,看起来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先下了车,这应该就是刘副镇长了。

他看起来挺和气,下车就扶了扶腰,然后四处打量,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接着,从车里又下来一位老者,约莫六十岁左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鬓角有些花白,戴着副黑框眼镜,穿着件半旧但熨得很平整的中山装,手里还拎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旧皮包。

这人一看就有股文化人的气质,不用问,肯定就是那位从蓉城请来的专家教授了。

后面那辆车上也下来几个人,上次来过的两名镇宣传干事也在其中,拿着本子和相机。

还有几个更年轻的男女面孔,穿着打扮更时新些,王建安估计是这位教授带的学生或者助手之类的。

张泽安,王建安以及王太平等人都赶紧迎了上去。

霍支书连忙居中介绍:“刘镇长,杨教授,这位就是我们李家沟合作社的社长张泽安同志,这位就是王建安,大棚和养猪场主要是他一手搞起来的。”

刘副镇长笑着伸出手和两人握了握:“张泽安同志,王建安同志,你们好啊!

去年就不断听说你们李家沟搞得如何如何了得,创造了多少个万元户。

我早就想来看一看了,一直抽不出空。

今天总算逮着机会了!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省农科院的杨授杨教授,他可是我们省里大棚蔬菜方面的权威专家!”

杨教授也微笑着伸出手,和王建安握了握,说话带着明显的蓉城口音:“王建安同志,你好,一路上霍支书可没少夸你们,说你们这大棚搞得好,其实啊,我早就晓得你的菜了。”

“哦?还有这个渊源?”刘副镇长好奇地转过头问道,他接到杨教授之后,一路上可没听教授提起过这事。

“呵呵,”杨教授笑了笑,解释道:“年前,所里聚餐,就在蓉城的蜀味大饭店……”

王建安瞬间就明白了。

今年棚鲜生供应给蓉城高端市场的反季蔬菜,尤其是黄瓜和番茄,用的都是他托关系弄来的山东良种,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都和本地传统品种有明显区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同。

果然,杨教授接下来说道:“当时我就发现,桌上的凉拌黄瓜和糖拌番茄,口感格外清甜爽脆,

果形也整齐漂亮,明显不是我们本地常见的品种,甚至和以往引种的南方系列品种也有些不同。

我这搞了一辈子蔬菜研究的人,难免多嘴问了一句。

饭店经理倒是很得意,说是他们特有的稳定货源,品质极佳,这才顺藤摸瓜,隐约晓得了你这么个人才。

不错,真是不错。”

杨教授看着王建安,眼神里满是欣赏。

王建安连忙微微躬身说:“杨教授您太客气了,太抬举我了。

我就是自己瞎琢磨,很多东西都是一点点试出来的。

正好今天您来了,真是难得的机会,一定要请您这样的真专家多指导指导。”

刘副镇长也回过味儿来,哈哈一笑:“原来还有这么一层缘分,难怪当初我们联系农科院,本来只是想请位技术员下来指导一下,结果杨教授您亲自来了,这可是我们天大的面子!”

他心里更是高兴,这证明李家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