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暴风雨(4 / 4)
自愿,而且要跟家里人都商量好,不能因为这事闹家庭矛盾。”
王建安自己则是拿出了2万块,这两年他赚的钱最多。
年初棚鲜生也结算了这两年的收益,分红后他分到了四十多万。
不过今年扩大棚鲜生规模增加了外采,这都需要资金。
所以他只留下了十万,其余的都又投入到了棚鲜生。
消息很快在社员中传开。
出乎王建安的意料,响应异常热烈。
不仅骨干们,许多普通社员也纷纷找到合作社,表示愿意借钱。
听着这一句句朴实却真挚的话语,王建安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这就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集体,这就是李家沟的社员!
平时或许有些小算盘,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和凝聚力。
短短三天时间合作社就收到了其他社员自愿借出的款项共计三万八千多元,再加上王建安的两万,就是五万八千多。
这笔钱极大地缓解了合作社的资金压力。
有了资金,重建工作迅速展开。
新的塑料薄膜、竹木材料源源不断运来。
社员们白天忙完自家的活计,晚上自发组织起来,点着灯修复大棚。
这段时间,李家沟的后边湾夜晚总是灯火通明,连附近村子的人看了,都感叹李家沟的人心真齐。
与此同时,县里和乡里也传来了好消息。
在霍文书积极奔走下,争取到了一笔五万元的救灾补贴款,不过这是李家沟及周边村子所有大棚种植户的补贴。
虽然不多,但也是雪中送炭。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所有受损大棚全部修复完毕。
虽然损失了一茬蔬菜,但后续的生产很快恢复了正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