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课题已经正式开始(2 / 4)

加入书签

细胞活化与杀伤模型等。”

她的介绍紧扣免疫学核心,技术列表清晰,目标明确,以显示自己非常符合这个课题研究的需要。

王超推了推眼镜,接口道:“王超,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方向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的复制机制与宿主天然免疫应答逃逸。擅长病毒包装、假病毒系统构建、Rt-pcR、western blot,以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他的背景偏向病原体,与疫苗研发直接相关,是团队里病毒学领域的代表。

其实虽然杨平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唐顺在挑选人员的时候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搭配,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何子健的声音相对柔和,但内容扎实:“何子健,博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关注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等过程。熟悉自身免疫小鼠模型、免疫荧光、组织切片染色及多种细胞因子检测。”

他对免疫系统的“负面”调控有着深入理解,这对于设计一个“增强”但不“过度”激活的佐剂至关重要。

最后是刘阳,他言简意赅,却透着一股自信:“刘阳,第四军医大学博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擅长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蛋白表达纯化、定点突变、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等技术,也能熟练操作各类色谱、质谱设备并维护动物模型。”

他是团队的技术基石,负责将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分子。

杨平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快速地将这些信息与他看过的档案对应,并初步勾勒出他们在团队中的潜在定位。

他们知识结构确实互补,蒋季同是经验丰富的多面手和潜在协调者,楚晓晓和王超偏重免疫应用的前后端,何子健偏重免疫平衡与机制,刘阳则是强大的分子技术支撑。

“很好。”杨平等大家都介绍完,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但眼神是认可的,“欢迎各位加入这个新课题组。我们这个课题的目标,在招募你们的时候已经简单提过,现在我再明确一次:研发一种新型的、具有广谱增强抗原效果的‘挂载式蛋白质分子佐剂’,严格来说,不能叫做佐剂了。”他刻意在“蛋白质分子”上加重了语气,强调其设计属性。

他起身,走到一面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白板笔开始写写画画,很快一个简图画出来,黑白勾勒出的简图比起节课书上的更漂亮。

“传统的疫苗佐剂,如铝佐剂、mF59、AS01等,各有优缺点,但大多作用机制相对单一,或者存在安全性顾虑,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普适性有限,对不同抗原的增强效果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从佐剂研究历史来,它的资源比较贫乏。”他在白板左侧画了一个圈,里面写上传统佐剂,打了个问号。

“我们的思路,是跳出这个框框,进行一种模块化的的设计。”

他在白板中央画了两个并排的方框,中间用一条双向箭头连接。

“第一个模块,‘增强子’设计模块。”他指向左边那个方框,“核心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从头设计、并合成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的蛋白质分子。这个分子的核心功能,是精准且高效地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它需要具备几个关键特性。”他在方框内快速列出要点:

“一,靶向性:能高效、特异性地结合抗原提呈细胞,比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避免脱靶效应。”

“二,内化与加工:能促进抗原-增强子复合物被Apc高效内吞,并进入合适的抗原加工提呈途径,主要是mhc-I和mhc-II类分子提呈通路。”

“三,激活信号:在结合和内化的同时,能提供强烈的、可控的共刺激信号,最大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