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章 亦敌亦友(2 / 3)
nbsp; 病毒既是人类的宿敌,也是人类的老朋友,算是一种亦敌亦友的特殊关系,病毒是一种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它们极其微小,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没有自己的代谢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是蛋白质包裹的核酸,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迅速复制繁殖,也就是病毒必须寄生宿主的细胞内才能生存。
“病毒”一词virus源自拉丁语,本意为蛇的毒液或人的精液,也就是说,它同时被赋予“毁灭”和“创造”两层意思。
人们通常认为它不是好东西,带有一定的毁灭性,只要它突破了人类的免疫系统给人体造成感染,人就会患病而亡,不管是让我们头痛流涕的流感病毒,还是各种其它更严重的传染病毒,一旦感染人的身体,就会给人体带来疾病或者死亡,这就是它的毁灭性。
至于它的另一面-——创造性,其实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知之甚少,地球之所以适宜居住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海洋聚球藻通过光合作用贡献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氧气,聚球藻真正发挥作用的DNA来自病毒的基因。据科学家的估算,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可归功于病毒基因,它们不只为我们贡献了呼吸的氧气,还替地球调节温度。
病毒与我们人体关系也十分亲密,人体中就有8%的DNA片段来自病毒,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病毒仍有可能被重新激活。另一方面,当我们的细胞制造新病毒的时候也可能插入自己的DNA,随之在其他宿主体内传递基因。从病毒的角度反观我们自身,生物在本质上只是一堆不断混合和不断转移的DNA而已。
按照杨平给出的思路需要做三项工作,将免疫细胞的功能基因片段进行拆分与研究,研究最适合的病毒载体,研究与人类已经和平共处的病毒的结构,这三个问题都搞清楚后,这个课题才算摸到大门。
这些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些宏大的课题面前,张志伟教授觉得自己以前研究的课题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如果在以前,张志伟教授想都不敢想开展这种宏大的研究,别说自己的想象力与战略判断能力达不到这个水平,就算科研计划书摆在自己面前,自己断然不敢接受这样的任务。
这种课题的经费是巨大的,集合自己所有的研究资金都是杯水车薪,时间跨度也是惊人的,而且很可能最后失败。即使张教授不为职称发愁,他手底下的研究员没人会跟着他做这种课题,因为短时间内不能获得产出,没有产出论文,就不能评职称,长时间没有论文没有职称,很难在学术界立足。再说要不是杨平自有资金,如果是张志伟教授去申请课题,大概率无法通过专家评审,因为评审专家压根看不懂这种课题,最后肯定被嗤之以鼻地判为天马行空、夸夸奇谈。
但是现在不同,有杨平的雄厚的资金做支持,张志伟教授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他只需要按照节奏慢慢地研究,不需要担心究竟最后能不能成功,因为对未知的探索,大部分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的。
回顾医学历史,很多当时看似荒唐难以理解的创新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错误并不表示没有意义,正确就是产生于这些错误的积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