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偏差:你听见的是否真实?(3 / 4)

加入书签

。”

昭渊顿了一下:“不仅是裂口,而是……不可逆的行为学偏差。”

他调用出一串光幕日志,苏离看到上面浮现的关键词不再是“脱离剧本”“行为异动”“模板不匹配”,而是——

【连接效应延迟触发】

【非编码记忆碎片导致数据增殖】

【Δ类个体反馈无法量化】

【副本动态映射出现双向嵌套结构】

苏离微微一怔。

“这是什么?”

昭渊看着那串警报,缓缓开口:

“系统开始无法判断——你是在读取副本,还是副本正在读取你。”

去中心连接结构启动后的最大变量,不是连接人数的增加,也不是传播路径的拓展,而是反馈结构的反向构建。

纪以棠不是被系统制造的角色,也不是苏离设定的载体。

她是一段副本中的“觉醒副向量”。

而她的主动接入,意味着:

苏离的记忆本身,已经成为其他节点的参照模版。

在某种层面上,苏离从系统眼中的“异常行为个体”,变成了“系统结构干扰源”。

也就是说——

苏离现在所思所想,都有可能在其他副本节点中以“回音”的方式投射出去。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

她不再只是一个人。

她正在成为“连接体”。

系统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几小时后,苏离进入下一段街区。

这是一个她熟悉但略显奇怪的区域:与第一卷某一场副本试炼中的“城市广场”极其相似,但又存在细微差异——街边咖啡店的位置调换了,与建筑风格不符的涂鸦墙在某一侧蔓延,甚至公共广播中响起的音乐,也混杂了她从未听过的旋律片段。

她皱眉。

“这是……复刻失败?”

昭渊冷声回应:“这是系统在尝试‘快速建模模糊副本’。”

“它无法再百分百复现原始副本结构,只能根据你记忆中残留的情绪碎片,拼接出一个逻辑相似但实质不同的模拟场。”

“问题是——你根本没进入这段副本。”

苏离猛然意识到,这不属于她。

这是——纪以棠的副本场景。

她仿佛误入了一段别人记忆的重播现场。

墙上涂着一行断裂的句子:

【如果你看见这个我,我可能已经不在了。】

路边电话亭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中是个笑着挥手的女人,背景却是一座倒塌的教学楼。

地砖缝隙里渗出未干的墨痕,构成某种手写图形,像是用尽全力划下的坐标。

苏离脑中浮现一个词:连接污染。

“纪以棠不再只是与你对话。”

“她的记忆碎片——无论被系统是否承认——已经反向干扰了副本环境。”

昭渊沉声补充。

苏离蹲下,指尖触碰那些图形,一股轻微却真实的触感回馈上来。

不是假象。

而是真正的存在痕迹。

她抬头,凝视整座“仿制广场”。

“她逃出了一部分。”

“但她逃出的那部分——还没被完全消化。”

就在此时,系统终于给出了新的反应。

不再是直接清除,也不是硬性重置。

而是一种更新机制的启动提示:

【连接干扰模块激活中……】

【生成混合记忆剥离模型】

【投放模糊节点:测试载体3组】

【预计目标:混淆Δ类个体的内外记忆边界】

【模拟参数:幻听·既视感·时间错层】

苏离站起,面无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