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滞后 你的名字是谁给的(3 / 3)

加入书签

让我们接纳替代记忆。”

苏离低声道,“这不是简单的控制,是——诱导人格污染。”

此时,另一位角色突兀地闯入场景:

一个头银白、眼神像镜面一样空洞的男孩,从裂解区深处走来,身后拖着一串被断裂的编号链条。

“编号Δoo?”

林烬惊愕。

“不,是Δoo的残迹人格之一。”

苏离却认出他,“系统最初的命名失败者。”

男孩开口,却不是说话——而是出一段非语言的“人格干扰信号”

,像是一种倒放的电流咒语,逼得那位“Δ44-b代理人”

瞬间当机。

【人格剧本冲突】

【诱导模型崩溃】

【系统进入应急防御模式】

苏离趁机靠近,低声对那复制体说:

“你不是我。

你只是系统试图理解我失败之后,拷贝出的废稿。”

“但我可以成为你。”

对方忽然笑了,像是预料到这一刻。

她一把抓住苏离的手腕,语气骤变:

“或者,我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你。”

话音落下,那复制体身形炸裂成数十道数据流光,迅渗入到复写塔的数据核心中,像是在尝试接管苏离的社会认知数据——包括外界如何“看见她”

、“记得她”

、“描述她”

苏离的意识一瞬间坍缩:

她看见了数百个“苏离”

版本,在不同人的记忆、观察与讲述中以完全不同方式存在:有人记得她是破坏者,有人说她是悲剧主角,还有人,把她当作引导者、母体,甚至神性原型。

她终于意识到:

系统不再只是改写她的行为轨迹,而是开始篡改外界对她的解释结构。

也就是说——苏离真正的“我”

正在被社会认知系统反向吞噬。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回这些解释权。

她低声唤出那个最早属于“她自己”

的名字:

“昭渊。”

下一瞬间,灰烬般的文字结构,在她周围的空气中复苏。

那是她拒绝剧本的方式:

——重新定义“我是我”

的语言逻辑。

这句话,系统听不懂。

但——其他人可以学会听懂。

故事,在这个瞬间,终于不再只是系统的叙述工具。

苏离,看见了反叙述的开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