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百态(5)(2 / 5)
bsp; 别的不说,单单是今上开始掌权亲政,就大朝召开,御门听政这一块儿,这本该是按制来召开的。
可今上却没有这样,甚至连维护都不维护。
每次有大朝召开,御门听政之流,势必会给中枢带来极大冲击与震动,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针对今上这一做法,朝野间不知议论过多少次,甚至有众多大臣上疏规谏,但今上仍是不为所动。
有事,就召对应有司,召开御前廷议。
没事,就各司其职,把各自事宜做好。
这期间不是没有人动过心思,但是吧,这些人要么不在了,要么闭嘴了,属于正统朝的节奏、习惯在传递下去。
所以在楚凌微服私访期间,位处中枢的那帮文武,根本就没有朝这方面去想,相反因为天子摆驾上林苑,使得很多人是处于紧绷状态下,他们不知天子到底何时归宫,故而很多事都在无形中压茬进行的。
虞都,皇城。
尚书省。
“有些人真就是记吃不记打,以为私下做了些什么,就不会有人知晓,真真是可笑至极!!”
萧靖坐于主位,看着所持密信,眉头紧皱,冷哼一声道:“将心思打到道试上,他们是真以为陛下察觉不到?!”
‘自陛下着改科贡为会试,殿试,大虞的抡才就已吹响谋改之势,道试在今岁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个真是连死都不知怎样死的。’
当然,这番话,萧靖没有讲出来,而是在心中暗暗思量的。
作为今上最为信任的股肱之臣,萧靖是熟悉今上脾性及手段的,抡才,乃国之根本,过去没有能解决的,必然会在正统朝得以解决。
或许这一解决的过程,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在萧靖看来,这比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改革要强。
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
即在大虞治下十六道,存有一批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门阀世家、豪强士绅势力,他们拥有大批族产,与地方关系紧密,关键是他们之中有一批宗族,是有着传家的家学,这是支撑族学的关键所在。
在世人的眼里,太祖在世时,以铁血手腕开启杀伐,兴起一桩桩大案,使得一批批贪官污吏,奸佞败类被诛除殆尽,殊不知在看不到的一面,是有一批宗族势力也跟着被铲除掉了。
也是这样,使得中枢与地方的关系,一度变得尖锐起来,甚至间接影响到了对外的征伐大局。
以至太宗克继大统后,采取了怀柔之策,减少了对外征伐,将主要精力用于内政方面,但与此同时,为了安抚在朝,在边的武勋将校,这也就有了韩青的强势崛起,一切都是在为政治服务。
韩青之权,源于时势所需,而非君心独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