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旗开得胜(2 / 5)
少年颤抖着手抚上那行字,眼泪砸落在竹简上,晕开墨迹。
“原来……他真存在过。”
“名字一旦被写下,就不会真正死去。”招娣轻声道,“怕的是没人记得去写。”
少年在殿中守了三日,不吃不喝,只盯着那行字看。第四日清晨,他忽然起身,将背上残碑安置于殿角祭台之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转身离去。临行前,他对招娣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回来当守名者。我不识字,但我可以背,一个一个地背下来。”
招娣没有挽留,只是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雾雪之中,喃喃道:“又一个听见声音的人。”
***
十年光阴如水流逝。
北岭不再是孤山冷殿,而成了四方学子必访之地。春分祭名、秋祭祀魂,万民自发前来刻碑立传,甚至有海外商旅携故人骨灰远道而来,求一句“有名可归”。承灯会也早已不限于盲女与狐灵,各地设支堂,收弟子,教识名、录名、守名之法。
而此时,在西域边陲的一座荒城废墟中,一名身穿灰袍的年轻人正跪坐在断墙之下。他面前摊开一本皮质册子,正是新版《听亡录?续编》。他手中握炭笔,一笔一划地誊写着新得的名字。
他叫林九,是当年那个少年陈小满的儿子。
十年前,他回到北岭应试守名者资格,因目盲被拒。但他不肯走,便留在山下村舍,替往来旅人抄录祭文,代写家书,顺便收集那些散落民间的亡者信息。五年间,他凭记忆整理出七百余名无籍战死者名单,亲手送上山门。
阿禾那时尚在人世,亲批其卷,特许破例收录,并赐名“林九”??取“零星拾九,终成篇章”之意。
如今,他已是承灯会西部巡查使,行走千里戈壁,只为寻回那些被风沙掩埋的名字。
此刻,他正记录最后一个名字:
>**“吴阿婆,原名吴秀英,生于庆元十六年,终身未婚,收养战后孤儿十二人,卒于饥荒年,葬于柳树沟,无人知。”**
写完最后一笔,他合上册子,抬头望向远方残阳。那里有一棵枯死的老柳树,树下堆着几块碎石,算是坟茔。
“阿婆,”他轻声说,“我给您报上了名字。以后清明,会有人来给您放一碗米饭。”
风起,沙粒打着旋儿掠过地面,像是回应。
他站起身,拍去衣上尘土,牵起身边的小驴,准备返程。就在此时,远处沙丘忽现一抹红影。一个披着褪色红巾的老妇人缓缓走来,手里提着一只破陶碗,里面盛着半碗凉饭。
“你是……守名的人?”她问,声音干涩如裂帛。
林九点头。
“那你知道吴阿婆吗?我每天都会给她送饭。她说她不怕死,就怕没人记得她喂大的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