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陈情表忠心意切朝堂风云见人心(1 / 2)

加入书签

楚尘的信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与此同时,朝堂上针对楚尘的议论愈激烈,支持与反对楚尘的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支持楚尘的大臣据理力争:“陛下,楚尘皇子在边疆屡立战功,不仅击退境外联军,还积极稳固边防,与周边部落结盟。

他一心为大楚,怎会有不臣之心?这些无端指责,实乃别有用心之人的谗言。”

而那些进谗言的大臣却依旧不依不饶:“陛下,楚尘在边疆势力渐大,其行为已逾越了臣子的本分。

若不加以制衡,恐日后生变,危及陛下的统治。”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他深知楚尘的能力与贡献,但也担忧大臣们所说的拥兵自重之事。

就在此时,楚尘的书信送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急忙展开书信,只见信中言辞恳切:

父皇陛下,儿臣楚尘叩。

边疆战事初定,儿臣日夜不敢懈怠,致力于稳固边防,展民生。

击退境外联军后,儿臣深知敌军不会善罢甘休,故而大力整军经武,加强与周边部落联盟,皆为保我大楚边疆安宁,护我百姓太平。

儿臣对父皇之忠心,天地可鉴。

虽手握兵权,但此乃形势所迫,实无半点非分之想。

如今边疆局势复杂,内有民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儿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若此时撤换将领或削弱兵力,恐边疆不稳,敌军乘虚而入,陷大楚于危难。

望父皇明察,儿臣愿以赤诚之心,为大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读完书信,心中感慨万千。

他能感受到楚尘的忠心与无奈,也对朝堂上那些无端指责产生了怀疑。

“诸位爱卿,楚尘在信中言辞恳切,一心为大楚。

朕以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可轻易怀疑忠良。”

皇帝终于开口说道。

那些进谗言的大臣心中一紧,但仍不死心。

其中一位大臣上前说道:“陛下,楚尘之信虽言辞感人,但不可轻信。

为防万一,陛下可召楚尘回朝,一来可试探其忠心,二来也可削弱其在边疆的势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支持楚尘的大臣们纷纷反对,他们深知此时将楚尘召回京城,边疆防御必定会受到影响。

“陛下,此时召回楚尘皇子,边疆防务何人主持?境外势力若再次来犯,恐无人能担当此重任。”

一位大臣焦急地说道。

皇帝思索良久,觉得召回楚尘确实不妥。

但朝堂上的争论让他意识到,必须妥善处理此事,既要安抚朝中大臣,又不能寒了楚尘的心,更要保证边疆的稳定。

“朕意已决,暂不召回楚尘。

但楚尘在边疆,需定期向朝廷汇报防务情况。

至于诸位爱卿所担忧之事,朕自会留意。”

皇帝最终做出了决定。

朝堂下的大臣们听后,纷纷跪地领命。

那些进谗言的大臣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作罢。

而远在边疆的楚尘,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他深知此次朝堂风波对自己和边疆局势的影响重大。

“主公,京城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您说陛下会相信您吗?”

赵云看着楚尘,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楚尘微微皱眉,说道:“我已在信中表明了忠心,相信父皇会明察。

但朝堂局势复杂,那些人恐怕不会轻易放弃。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边疆的防务一刻也不能松懈。”

果然,没过多久,楚尘就收到了皇帝的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