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女帝的侍读!(1 / 4)
第224章 女帝的侍读!
早朝方散,朝廷百官陆续退出大殿。
吏部尚书李桥面露愠色,拂袖朝众位长官,沉声质问道:“三日之内,连升三品!
这般升迁,将大周吏部考功升迁之法置于何地
我虽人微言轻,可内阁诸位大人,难道不该说句话吗”
垂垂老朽的尚书令魏泯瞥了他一眼,轻笑一声:“我等说什么说状元郎无功绩在身、不宜升迁
他献上的《阿房宫赋》与《推恩令》皆传颂天下、功在朝廷。试问谁人能与之相比”
此时若有人敢出言阻挠,不仅会触怒圣上,更会得罪这位将来必将入主内阁的状元郎。
得罪圣上,虽会引来不悦,但陛下终究不会真正重责臣子——毕竟他们恪守朝纲、依例谏言,本为臣子之本分。
圣心亦明,众人非是抗圣旨,只是不认同如此破格之举。
然而若是开罪了那位状元郎,却令人心生寒意。
这位能写出《推恩令》的新科魁首,绝非墨守成规之辈。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大多都在臣子之间展开。
有人青云直上,便有人黯然退场。
皇帝,永远高居御座,俯视众生如棋。
朝堂臣子间的胜负,不过是谁能成为她手中更有用的那枚棋子。
谁若真想跳出朝堂这棋局,最低限——成就一代大儒之尊,便可从此逍遥世外,归隐田园,求取文圣大道。
中书令陈少卿望着殿外刺眼的日光,无奈轻叹。
“此事……实在棘手。”
若有哪位侍郎、尚书率先站出来反对江行舟升迁,便等于将自己彻底推上了与他硬碰之路,再无回旋余地。
江行舟的声势太盛——六元及第,以一己之力力压春闱万名举人。
大周十道九位解元,九人联手也无法与之争锋。
若此番阻挠失败,那么这位尚书,乃至他背后一系的官员,必将沦为牺牲,为江行舟的青云之路腾出位置。
他的升迁,本就需有人让出要职。
谁又情愿
殿中诸臣皆久历宦海,深谙其中利害。
此时强出头,一旦落败,代价绝非一人之失,而是一派之倾覆。
满朝寂然,无人作声——正因谁都明白,这一步踏出,便再难回头。
吏部尚书李桥无奈,只得拟就一道文书,依制呈送尚书省,再转门下省审议。
朝中诸官皆知此事棘手,却无人敢加阻拦。文书所至,各司唯有默默钤印,随即转交下一处。
不出三日,这道文书竟已走完全程,而往常即便数月也未必能得批复。
这三日间,江行舟并未得闲。
他如今已是翰林院修撰,得以入院观政。
翰林院中,资历深厚的学士赵明诚亲自领着新科状元江行舟、榜眼刘春与探曹瑾,穿行于各殿阁之间,一一指点介绍。
“咱们翰林院,旁的或许不多,唯独状元、榜眼、探——比比皆是。”
赵明诚负手走在前面,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上一科的状元柳青、上上科的王汝明……如今都还在兢兢业业地编修圣典、纂修史书,老老实实熬资历。”
他略略侧首,瞥了江行舟一眼,似笑非笑地续道:“像江修撰这般,三日之内便擢升正四品,得陛下青眼、一步登天——倒真是少见得很。”
须知状元初入翰林,不过授正七品修撰,虽较知县高出一阶,终究未脱新进之列。
虽然品级不高,但状元、榜眼、探有选任为中央官职,未来进入中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