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传天下】!《阿房宫赋》!(均定(2 / 4)
,不可能!
这,这才六个字!为何,就是[镇国]?!”
这位翰林学士双目赤红,十指死死扣住案几,指节青白如骨瓷。
他喉头滚动着,声音嘶哑得像是被才气灼伤了喉咙,“陈大人当年《大礼赋》,写了三百字,才勉强触及镇国.”
话未说完,大殿穹顶突然传来裂帛之声。
众人抬头,只见那道才气光柱,竟在云端化出神州山河虚影——
更骇人的是,那“四海一”三字正在天幕上淌下鎏金般的墨痕,将三百贡生卷上冲霄的才气尽数压回!
咸阳宫阙自云雾中拔地而起,六国旌旗在罡风中猎猎燃烧,纷纷坠落。
“噗!”
后排突然有贡生道心破碎,喷出血来,手中狼毫寸寸龟裂。
他们这才惊觉,自己案头的朱笔,不知何时已结满冰霜。
“好一个『六王毕,四海一#039;!”
殿内一旁,大儒陆明德抚掌轻笑,袖中《法言》竹简竟自行震颤共鸣。
这位当世大儒双目灼灼如观日出,朝左右道:“六国烽烟凝于寸墨,秦王一统九州山河,收在笔锋——
此等吞吐天地的气魄,当浮一大白!”
他乃大周当朝大儒,曾为内阁执宰。
不过,如今早已经隐退,在中原道嵩阳书院担任院君,广收门徒,教书育人。
今日殿试,请了他这位大儒来此坐镇,为陛下品鉴殿试文章。
几位殿阁大学士盯着自己无风自动的衣袍下摆,面色阴晴不定。
“陆公!
这也不好说啊!
起笔便作龙吟调子起步太高了!”
中书令丶文渊阁大学士陈少卿以指叩案,茶汤在盏中漾出九道涟漪,“只怕后文要成虎啸,难啊!”
“不错!”
都察院左都御史突然闭目,似在聆听云端未散的兵戈之声,“这般孤峰绝壁的开篇,气势拔的太高,后面怕是一口气接不上,难以为续便只能一路走下坡路!”
“不过!就算是高开低走,这篇赋恐怕也依然能维持[镇国]级!仅凭这开篇的第一句,也足以傲视众贡生了!”
门下省侍中,郭正淡淡道。
众殿阁大学士丶大儒们低声议论之间。
话音未落,江行舟的紫毫笔突然凌空一顿。
满殿翻飞的考卷齐齐静止,连铜漏滴下的水珠都悬在半空——
原来那“一”字的末笔竟化作意犹未尽的天梯,墨色阶梯直上青云,分明在等,后文登天!
殿外,玉阶之上,数十名蛮妖使节倏然变色。
它们早就听闻,大周圣朝出了一位十篇镇国的江镇国——这等奇才,恐怕比中书令陈少卿还更强势。
对于它们这等大周圣朝周边的蛮妖来说,这可绝不是什麽好事情。
它们特意跑来这大周殿试现场,观看情况!
没想,却看到这篇赋文!
它们脸都白了,又气又急。
青面獠牙的雪狼族使者,面色铁青,五指深深掐入鎏金栏杆,爪下玄铁竟熔出缕缕青烟;
身披孔雀翎的羽国公主,手中琉璃盏“咔嚓”裂开一道细纹,琼浆玉液顺着指缝滴落,在汉白玉地面蚀出点点焦痕。
“好一个江镇国!
好一个『六王毕,四海一#039;”
东海鲛人使节喉间滚出沉闷的雷鸣,颈侧鳞片逆张如刀,“这篇赋文,分明是给我等妖蛮国,下战书!”
一名年长的东海龙宫,龟族丞相突然剧烈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