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摊丁入亩,策论镇国!春闱,会元!(4 / 5)

加入书签

府],令人绝望啊!”

“且回去将养听天由命了!”

零碎的对话混在车轮碾过御沟的声响里,被暮风吹得七零八落。

江行舟负手独行,徒步返回不远处的薛国公府,望着最后一辆描金马车消失在拐角。

车辕上挂着的铜铃犹在叮当,却像极了考院里催卷的云板声。

远处贡院的朱门正在缓缓闭合,门楣上“明经取士”的鎏金大字渐渐没入阴影。

三日后,这扇贡院大门将再度开启,只是那时——有人要踏着红毯登闻鼓院,有人却要悄无声息地收拾行囊,返回故乡再苦读三年。

暮色浸染洛京天街,江行舟踏着青石板上斑驳的灯影徐行,漫步返回薛国公府。

会试结束,他正好漫步洛京的天街,放松一下。

满城百姓却似比考生更早知晓天命,沿街商铺纷纷挑起朱纱灯笼。

“江公子大喜!”

“会元公慢行,可要进来喝一杯!”

一路上,都有众多的百姓们,纷纷向他道贺恭喜。

卖娘子将新摘的牡丹,免费抛入他怀中。

路上,酒肆掌柜捧着三十年陈酿追出半条街。

江行舟含笑还礼,婉谢。

虽然杏榜尚未公布,别的举子不好说,可是江行舟这个举子高中会元,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人可一争高下。

薛国公府前,老管家早领着全府仆役迎接。

见了他,便高声道:“公子此番不单是高中会元,更是大周开国以来首位‘十一篇镇国的会试魁首!”

话音未落,府内突然钟鼓齐鸣。

江行舟一笑点头。

他拂去衣襟落,忽听得老管家低声道:“对了,大小姐来信说待公子殿试后,薛府便举家从江阴迁回洛京,老奴已命人重修了各处殿阁。”

“嗯,将她的房间布置好!”

江行舟道。

薛太守和薛夫人在江州任职,肯定是回不来。

主要是薛玲绮带着薛家兄弟,以及薛府各房姨太们,还有众多仆从来洛京。

“是!”

三日后。

贡院门前。

无比热闹,人潮熙熙攘攘。

五更天的贡院门前,人潮已如沸水般翻涌。

近万名举子将杏榜围得水泄不通,有人踩着同伴肩膀往前挤,有人攥着护身符喃喃祷告。

寒门士子的麻鞋与世家子的云头履搅在一处,在晨露未干的青石板上碾出凌乱的湿痕。

举子们早就在榜下等着——纵然明知无望,他们依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说不定,前面的人策论答卷犯错被黜落,幸运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江行舟和众多江南道的同乡们,早已经在杏榜下等着。

贡院大门轰然而开。

礼部右侍郎赵温展开黄绢的刹那,整条街骤然死寂。

赵温朗声念诵:

“【天授十六年,春闱会试杏榜公布】:

江南江行舟,十篇镇国诗篇、一篇镇国策论!会试第一名,会元。

巴蜀刘春,一篇鸣州诗篇,一篇达府策论!会试第二名,贡士。

蓟北道章横,一篇鸣州诗篇,一篇达府策论!会试第三名,贡士。

江南韩玉圭,一篇鸣州诗篇,一篇出县策论!会试第一百名,贡士。

江南曹安,一篇达府诗篇,一篇出县策论!会试第一百五十三名,贡士。

江南陆鸣,一篇达府诗篇,一篇出县策论!会试第二百名,贡士。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