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七夕文魁】!(2 / 5)
但见河心,搭建起了一座三十丈流光鹊桥,五千盏莲灯托起桥身,半透明的星纱帷幔上,二十八宿熠熠生辉。
忽闻一阵仙乐,自云端飘落。
一袭银白流光纱衣的魁妙女苏小小,自岸边凌空而起,广袖翻飞间,竟踏着月华直上鹊桥。
对岸,一名放牛郎划着船桨,载着一头牛,乘一叶星舟破浪而来,船头三十六盏星河明灯次第绽放。
二人相逢鹊桥中央时,乐伎们纷纷奏乐,整条秦淮河突然浮起万千萤火,恍若银河倾泻人间。
此时,
秦淮两岸,人潮如沸,灯火如昼。
数万百姓扶老携幼,将十里河堤挤得水泄不通。
稚子骑在父亲肩头,老妪拄着竹杖踮脚,少年们索性爬上柳树眺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河心那三十六艘流光画舫上。
忽闻撷芳舫内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紧接着魁苏小小在流光鹊桥上演一曲惊艳之舞。
但见一袭绯色纱裙凌波起舞,玉臂轻舒间,漫天星火竟为之黯然。
“快看!是苏大家亲编的《牛郎织女》!”
河岸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浪震得岸边垂柳簌簌颤动。
“好!”
满座轰然喝彩,有文士看的神色绚痴,手中酒盏倾斜而不自知。
此时,别驾李怀安,肃然宣告:“刺史大人令:
以魁一曲《牛郎织女》歌舞为时限!
舞曲结束之时,秦淮三十六画舫,各献七夕诗词一首,争夺七夕文会诗词文魁。”
声浪未歇,秦淮三十六艘画舫已见墨砚齐备,各画舫才子们或负手望月,或疾书案前,酝酿着诗意。
玉盏相击之声未绝,已有数位才子迫不及待展开洒金宣纸,写下自己的灵感。
一场没有硝烟的文战,在这星河璀璨的秦淮河上悄然展开。
“好!好!”
牛蛮使节瞪大了眼睛,盯着鹊桥歌舞。
突然,它拍案兴奋,铜铃般的牛眼泛着赤光,粗壮的脖颈上青筋暴起。
它端起酒盏,“七夕乃我牛族圣节!大周圣朝摆出如此盛典相贺,当真给足了我牛蛮国颜面!咱老牛,敬诸君一杯。”
声如闷雷,震得案上酒盏叮当作响。
一旁的象蛮使节翻了个白眼,长鼻一甩,从鼻孔里喷出股浊气。
它满脸是讥诮,蒲扇似的耳朵不耐烦地拍打着。
虎蛮使者更是直接别过脸去,无言以对——此乃人族放牛郎,跟你牛蛮何干
邻座的年轻进士,忍不住以袖掩口轻笑,肩膀可疑地抖动起来。
金枝画舫内。
灯火煌煌,名流荟萃。
金陵十二家门阀齐聚一堂,翰林学士王肃与谢玉衡端坐主位,身后百余名举人、进士衣冠济济。
虽不复当年“王谢风流满晋书”的盛况。
又被江行舟写嘲讽诗词,冷嘲热讽一番,丢了不少颜面。
然江南十二家门阀底蕴犹存——单是王家在今夜的七夕文会,便来了五位进士、十三位举人,这般阵仗,岂是小世家门户可比
可是偏偏,以金陵十二家如此“人才济济”,竟然被江行舟的文章给压制一头。
王肃和谢玉衡心中憋着一口郁气,想要在这七夕文会上扳回一局,让王谢子弟夺下“七夕文魁”的封号。
早有王谢士子摩拳擦掌,将酝酿整整一年的七夕诗词誊于笺。
案上宣纸如雪,墨香浮动。
忽见一位王氏进士振袖而起,狼毫在灯下划出一道流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