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江行舟首场甲一!考题二:春 江(2 / 4)

加入书签

左文风鼎盛,小儿不过侥幸忝列江南四大才子之列,能中个亚元、经魁,已是侥幸。

今科解元是万不敢觊觎!”

金陵谢氏家主谢玉衡捋须轻叹,眼底闪过一丝尴尬,宽袖中的手掌却已攥得发白。

他心头,却在滴血。

本来,在江行舟出现之前。

谢氏门阀,举家族十二房之资源堆砌,

请来致仕的六部侍郎、翰林名宿,倾力指点扶持谢栖鹤的诗词文章,重金豢养好几位实力颇强的文章枪手,令其跻身江南四大才子之列。

这一切,只为将谢栖鹤,最终推上江南道,秋闱举人第一“解元”之位。

一旦获得江南道解元,前往京城赴考进士,

他们便能动用江南十二家门阀望族的力量,为谢栖鹤在圣朝吏部,铺出一条前途似锦的仕途——三省六部侍郎,并非无望。

谁知半路杀出个寒门士子江行舟,竟在江南文坛搅动风云!

如今满城士子都在传抄他的[达府、鸣州]诗词文章!

江南道刺史韦观澜、江南学政杜景琛,两位大人更是鬼迷心窍,对其刮目相看,才华和功绩击节称赏。

谢栖鹤这大好前程,被江行舟碾作齑粉.今科解元的希望,十分渺茫。

谢氏门阀这一二十年的布局,正在一寸寸化为泡影。

每念及此,他心如刀绞,恨意难消。

午时。

“咚——咚——咚——!”

三声铜锣震彻贡院,衙役粗犷的嗓音穿透重重考棚:“秋闱首场,即刻收卷——!”

刹那间,

江行舟闻声,默默收笔,将卷纸放入考袋密封。

上万座考舍内,笔锋骤停,墨迹未干的秀才们或怅然搁笔,或匆忙誊录最后几字,更有甚者,望着未竟之文,面色煞白,指尖颤抖。

不多时,数百名身着皂衣的衙役疾步入考舍,

将一卷卷墨香犹存的考卷封入朱漆考袋,鱼贯送入衡鉴堂——位于至公堂后方的核心阅卷重地,与外界仅一扇“龙门”相隔,却似天堑,闲杂人等严禁踏入半步。

——此地,便是定名、定榜之所。

一笔朱砂勾画,可令寒门跃龙门,晋升大周圣朝官场;

一纸黜落,亦能教秀才梦碎。

堂内,灯火通明。

主考官刺史韦观澜端坐正案。

两位副考官杜景琛、周敦实。

十位同考官——江南十府的太守或府学政,分列两侧,

案前堆迭如山的考卷,已被糊名,隐去考生姓名籍贯,唯余墨字如蚁,静待评判。

刺史韦观澜也不看余卷,只是从糊名之中,翻找出一份卷宗。

——正是江行舟名动江南的《诛太湖妖三策》!

此策锋芒毕露,字字如刀,除却那个敢在太湖妖军之中斩妖的江南第一秀才!

整个江南道,再无人敢将这般惊世骇俗的方略,原封不动写入考卷——胆敢抄袭此策,必被黜落。

韦观澜指节轻叩案几,目光满意的在那力透纸背的墨迹间游走。

忽然抚掌大笑:“此等旷世奇谋,当列甲等第一!”

朱笔挥毫,一个鲜红的【甲一】跃然卷首。

“此篇,才华横溢满江南,名至实归!”

副考官杜景琛会意一笑,众同考官亦纷纷颔首。

乡试首场,对诸生论功行赏!

——这既是酬谢江行舟诛太湖妖军之首功,更是对这篇足以载入《江南志》的奇谋的高度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