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1 / 5)

加入书签

第136章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多景楼上,气氛凝滞如铁。

刺史韦观澜指节轻叩案几,眉头越锁越紧。

满座门阀,竟无一人敢出竞价!

那篇紫气缭绕的[鸣州]《乌衣巷》文宝悬在半空,仿佛一面照妖镜,将江南世家大族的心思照得无所遁形。

江南道门阀真是铁板一块!

——金陵十二家之首,王谢两家不点头,江南道数百大小门阀、世家连口大气都不敢出!

韦观澜与杜景琛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

他们本想借江行舟之嘲讽文章,敲打江南门阀,逼其乖乖捐银。

可如今《乌衣巷》这等鸣州级文宝现世,竟都压不住王谢两家的气焰!

杜景琛指尖微颤,分明看见——

王氏家主王肃嘴角噙着冷笑,谢家众人面色如常。

这是无声的示威!

捐银一事,恐怕变得十分棘手。

韦观澜忽然重重放下茶盏。

清脆的碰撞声在大厅回荡,却像一记闷雷砸在众人心头。

软的威压不行,那就来硬的强行派捐!

——可,如此一来,江南道门阀定然心中不服,明里捐银,暗地里却要在漕运、税赋、劳役上处处作梗。

到那时.这强征的捐银,怕是要用江南道今后十年的政令不通来偿还。

翰林学士王肃眼中寒芒骤闪!

他缓缓起身,眸中仇恨的火焰盯着江行舟,紫袍玉带无风自动,一字一顿冷道:“江生,我金陵王谢,可曾冒犯得罪于你

为何作此篇《乌衣巷》嘲讽诗,百般奚落我金陵王谢”

声音不重,却似金铁交鸣,震得多景楼梁柱簌簌落尘。

江行舟负手而立,青衫翻卷如云,笑了笑。

“王大人此言差矣!

此乃‘劝进诗!

遥想当年,

两晋南朝时,永嘉士族南迁,金陵王导、谢安执掌一朝军政大权击败敌国来袭大军,更有王羲之、谢道韫,盖世文采风流倜傥。

那时,天下士族,以王谢为首,无比崇敬。”

他忽地抬袖一指——

虚空中紫气翻涌,竟凝出两晋时王导执麈尾指点江山的幻象,谢安在淝水畔谈笑破敌的英姿。更有王羲之泼墨,谢道韫才情

话音未落,幻象骤变!

如今的王谢子弟,或醉卧金谷园,或争抢良田万顷。

那曾经在江南,擎天架海的家徽,竟成了丈量地契的印章!

“可叹,

‘当年王谢风流,今朝田舍郎耳!’

如今,王谢两家除了在江南道当‘田家翁’,占尽田产,吃百姓脂膏,还有什么大志向

晚生不由心生感慨,真是令人欷歔!”

江行舟突然踏前一步,猛地转身,衣袂翻飞如战旗,脚下青砖“咔”地裂开蛛网纹。

紫气中的飞燕幻象轰然炸碎,化作漫天光雨洒向百姓茅舍。

“故而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诗篇!

晚生作此篇‘劝进诗’,激励金陵王谢两家子弟,不忘先祖风流,为国祚社稷而奋不顾身。

却不知,王肃大人对晚生此篇劝进诗,是如何评价”

满座数百位门阀家主,神情骇然!

劝进诗

江行舟真是巧舌如簧,竟然能这般,偷天换日!

一篇“嘲讽诗”,把王谢两大门阀的遮羞布都给揭开,还愣是被他说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