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周老翰林,深夜相邀!(3 / 6)

加入书签

娘第一个撕了他的嘴!”

金陵城文庙长街的灯火里,“江行舟”三个字,随着人、胭脂的叫卖声,混着桂酿的香气,深深烙进了满城百姓、文士的记忆。

那些质疑的流言,此刻都化作了河面上破碎的灯影,再无人敢提起。

韩玉圭回到金陵客栈时,已是才思枯竭,醉酒酣然,神魂俱疲。

他踉跄跌入卧榻,竟似沉入无底梦渊,大睡不醒,连青婘唤他用膳,都浑然不觉。

青婘闲来无事,托着描金漆果盘,来江行舟的厢房打发时间,推门而入。

盘中蜜饯鲜果,一盏“雨前龙井”犹自腾着袅袅热气。

她将青瓷茶盏轻轻搁在案上。

她俯身时,一缕发丝垂落一尘不染,身上还散发着槐树妖精处子特有的槐幽香,清新淡雅,丝丝缕缕犹如“轻烟”沁人心脾,余韵弭久。

“韩公子还未醒么”

江行舟忽觉鼻尖萦绕着一股清冽暗香,执卷的手微微一顿,抬眸看了青婘一眼,唇角浮起浅笑问道。

“他睡了,不曾醒来!估计写那篇文章耗尽了文心才思,实在是累着了.未有二三日,恐怕醒不来!”

少女歪头,好奇的打量江行舟——

他倚在黄梨圈椅里,修长手指捻着她刚送来的鲜葡萄,扔进口中,足尖还悠闲地轻点节拍。

案头烛火映得他眉目如画,哪有半分才思枯竭之态

“公子,连做三篇鸣州,为何不见才思枯竭的疲倦依然如往常一般,神情无异样。”

青婘忍不住凑近,美眸中皆是好奇,“怎的连呵欠都不打一个”

江行舟一笑未答,躺在黄梨圈椅内,悠闲的翻着书页。

案几上,

忽有振翅声簌簌响起,

但见那文虫蜉蝣,正伏在《江南咏荷》首本文宝上,薄如蝉翼的翅膜泛着“朝闻道”三字金芒。

它触须轻颤,竟似如痴如醉般,在墨香里蹒跚,将“映日红别样红”那句反复摩挲。

金陵城,夜。

秦淮河上灯火摇曳,文庙的朱墙在月光下泛着冷色。

乌衣巷内,青石幽深,谢氏府邸的大门洞开,檐下十二盏宫灯高悬,照得庭院如昼。

金陵十二家齐聚于此,满座乌衣如墨,无人言语,唯有夜风掠过廊下的铜铃,发出细碎的声响。

金陵十二家,金陵府最强盛的门阀望族,世代簪缨,同气连枝。

正厅之上。

王府翰林学士王肃、谢府翰林学士谢玉衡,二老端坐首座,眉目沉凝,目光如渊。

两侧,进士堂内垂眸端坐,举人肃立屏息两侧,气氛凝滞如铁。

而堂中,谢栖鹤、谢云渺、顾庆阳、王墨青等数十名秀才跪伏在地,面色惨白,袖袍下的手指微微颤抖。

“荒唐!”

王肃怒拍案几,檀木桌案震颤,震得茶盏叮当乱响。

“竟敢借我《金陵十二家》千年清誉,去捧一个寒门竖子扬名”

他须发皆张,眼中怒火灼人,“尔等可是被猪油蒙了心!”

堂下众秀才伏地更低,谢栖鹤额间已渗出冷汗。

这金陵十二家诗会,本是世家秀才子弟们吟风弄月的寻常诗会。

可偏偏.

偏偏让那寒门士子江行舟,三篇[鸣州]文章,惊艳四座。

如今满城百姓争诵,连掌柜说书、教坊歌女、贩夫走卒,都在传颂江行舟,嘲笑金陵十二家子弟。

“我金陵世家,何曾做过这等为人作嫁的蠢事”

王肃冷笑,“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