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苏州哭完,扬州哭(1 / 5)
第126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苏州哭完,扬州哭!
江行舟手一招,衣袖翻卷。
案几上绽放才气剧烈震颤,欲破空而飞的《枫桥夜泊》鸣州首本文宝,顿时光华内敛,却如倦鸟归林般没入他的袖中。
秦淮画舫周围的众文士,神色间皆是艳羡之色,寻常百姓更是踮脚好奇张望,欲一睹真容——那卷泛着青光的宣纸,可是能开创家族文脉的至宝!
“一篇[鸣州]首本文宝,足以让寒门士子,晋升为一个新的府级世家!”
“江氏若借此首本文宝开立门庭,三代之内必成府级家族!”
低语如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不少人惊叹,每道目光都灼热得能点燃宣纸。
大周圣朝新诞生的[出县]以上诗词文章,都会自动载入文庙,属于个人专属,唯有本人、或受赠诗者,才能施展这道文术。
其他人纵使倒背如流,也无法催动这道文术。
不过还有一法,那就是家族后人通过这世间唯一的“首本文宝”,也可以施展本术,从而成为整个家族赖以倚重的根基。
这也是“首本文宝”如此珍稀贵重的原因。
除此之外,除非文章被圣庙册封为《圣典》,才会成为公众典籍,化作天下文人共修的文道真传,届时天下文士方才皆可施展此文术。
画舫中,江行舟负手而立,袖中隐约传来清越的钟鸣——寒山寺的夜钟,永远回荡在这卷[鸣州]首本文宝之中。
唐燕青在秦淮画舫之上,身形孑然立,面容凝固如槁木。
他胸腔中翻涌着两种极致的冲动——
既想仰天狂笑,
又想伏案痛哭。
那笑,是为亲眼见证江行舟一篇《枫桥夜泊》,竟将寒山寺这道诗题,点化成一篇千古绝唱。
墨迹未干便引动文气共鸣,诗成【鸣州】,一夜之间传诵金陵。
那哭,却是预见此后余生,每当想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句,便如芒在背,自惭形秽。
《枫桥夜泊》这四个字,从此成了他心头一根拔不出的刺——纵使穷尽毕生才思,写出寒山寺之诗篇,也难及此篇之万一!
从此,再也不敢动笔写寒山寺!
“苏州府的诸位同窗!我唐燕青愧对你们!”
唐燕青声音嘶哑,忽地朝苏州府众文士们深深一躬,额头几乎抵至膝前,“从此以后.这寒山寺!再也.也难提笔了!”
苏州文士们纷纷上前搀扶,有人眼眶泛红,有人长叹一声。
“唐兄何出此言!”
“此非人力可及,谁能想到,江兄一篇《枫桥夜泊》,竟能夺尽寒山寺的天地造化!”
众人相顾无言,衣袖拭泪。
秦淮河畔,江风呜咽,似也替他们悲叹——这姑苏寒山寺的诗,终究是被江行舟写尽了!
诗会的主持谢云渺也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办。
为何会这样
他目光慌乱地投向谢栖鹤。
秦淮画舫,江南十府数百位俊秀,满座锦绣文章,此刻都成了江行舟一篇《枫桥夜泊》的陪衬。
这场《金陵十二家》诗会,已经成了江行舟的主场。
“唉!”
谢栖鹤面色惨白,闭目无奈轻叹,手中茶盏映出他紧锁的眉头。
他也在苦思对策!
按照金陵十二家原先的谋划,这场诗会应该是逼迫江行舟暴露原形,揭穿底细。
但眼下诗会的局面,早已经完全失控。
茶已凉透,正如金陵十二家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