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诗画双达府!《陋室铭》一篇惊江州(2 / 5)

加入书签

就半阙小诗《云深处》,字字如蚁附木,在斑驳树影间若隐若现。

中屋,洞开的门扉内,一名布衣老者与数十位年轻人坐而论道,一张矮腿案几上,案几摆放着一卷《春秋》竹简,半盏冷茶正漾开涟漪。

右屋,茶烟袅袅升起,在宣纸上晕出淡淡的赭石色水痕。

茅草木屋外的石阶青苔,墨色里混着碾碎的孔雀石粉末,在晨光中泛着幽蓝。

屋旁,一块卧牛奇石盘面,竟藏着半局未了的珍珑棋谱!

江行舟狼毫轻扫,

一弯木桥自溪面跃然而出,

桥板的松木纹理间,暗藏吴道子“兰叶描”笔意,在波光折射下流转生辉。

溪畔,三丛墨兰忽地一顿。

江行舟以笔肚蘸取宿墨,瓣边缘顿时浮现冰裂纹。

桥下流水间,竟然还能见几尾墨虾。

那溪中墨虾,须尖正在微微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出纸面,溪流哗啦,充满活泼欢悦的气氛。

江州府满庭院的教谕、秀才学子们都看的聚精会神,噤声屏息。

那画作溪水“哗啦”声分明化作古琴的流水滚拂之音,在府院庭中回响不绝。

赵孟节目不转睛盯着卷轴,指节轻叩案几,案上茶盏中的龙井嫩芽随声沉浮。

“好!”

他忽而击掌,赞叹:

“三笔勾檐见风骨,五墨分阴阳生韵。此画看似拙朴,实则笔笔藏锋,墨色天成,已臻【出县】之境!”

白玉镇纸下,这幅江村草屋图卷轴,在晨光中泛着微黄。

不过,

赵孟节教谕心中,依然有一丝疑惑。

他观江行舟平日执笔画作,水榭楼台、雕栏玉栋,完全不在话下。连宫阙脊兽,鸱吻鳞甲都纤毫毕现,

为何,在江州府试端午小考上,江行舟却反而偏偏画一座如此简陋的茅茨土阶

“不过,江州府院的端午小考,一副[出县]画作,也足以评为画道甲一了!或许,他想保留三分实力!”

赵孟节心中暗道。

“画已成!”

江行舟笔锋收势,墨痕未干,一幅山溪茅草木屋图已跃然纸上。

画中茅檐低垂,溪水潺潺,远山如黛,意境清幽。

“该题文章了!”

他略一沉吟,

提笔沾墨,笔锋吞吐着青芒,在画卷空白处挥毫题一篇文章。

江州府院众人顿时精神一震,屏息凝神,目光尽皆落于那笔走龙蛇之处。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笔落处,墨染山河动。

首句最后一笔收锋的刹那,画卷骤然绽放出璀璨青芒。

画中云雾翻涌,原本静止的山雾中竟传出阵阵缥缈仙音,似有琴瑟和鸣于九霄之上。

“快看!画中,仙气!”

有秀才失声惊呼。

只见画中山岚间,数只灵鹤振翅而起,羽翼流光。

远处峰峦深处,灵雾笼罩处,隐约可见一位素衣仙人抚琴而坐,指尖拨动间,清音绕梁。

那琴声时而如清泉漱石,时而似松涛阵阵,竟引得院中梧桐无风自动,沙沙作响。

赵孟节教谕一时竟看呆了,手中茶盏“当啷”落地,青瓷碎片间茶水蜿蜒如小溪。

他浑然不觉,双目死死盯着那幅渐生灵韵的画作——这哪里还是出县文宝分明已是“灵韵自生”的佳作!

江州府院上空,不知何时聚起朵朵祥云,霞光映照下,整幅山溪草屋图竟似要破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