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府试放榜,秀才案首!(2 / 7)

加入书签

>

不知是谁,轻轻叹了一口气。

见过沧海,如何再赏溪流

满座紫袍玉带的文官,再见过江行舟这篇诗词此刻都成了被仙酿醉倒之人。

而那樽名为《望庐山瀑布》的琼浆,此刻仍在他们灵台之中.余香缭绕,经久不散。

他们如何再看这江州府三百名赴考的童生诗词

此时再去判卷,

这对其他童生,多少有些不公!

过了许久,

周山长指尖翻动卷册,朱笔悬而未落。

忽而,一抹苍劲字迹撞入眼帘。

“《重过柴桑渡》

三十年前渡,今来鬓已星。

江声吞旧橹,山色锈残钉。

偶遇刈麦叟,犹识少年形。

笑指沙头鹭,说与故人听。”

笔锋如铁画银钩,墨痕似有金石之声。隐隐可听见一声清唳穿窗而入。偏头望去,窗外月色如银,哪有白鹭踪影

“好诗!

好一个柴桑渡,好一个鬓已星!”

周山长精神微微一震,终于又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指尖蓦地一顿,青玉扳指在纸页上叩出一声清响。

忽地直起身,官袍带起一阵风,惊得烛火摇曳。

他将考卷凑近灯焰,宣纸透光处,墨痕竟泛起粼粼波光.

周山长眉间凝起一抹讶色:“此诗.竟隐有几分‘出县的气象”

“哦!”

“此诗开篇,[三十年前渡,今来鬓已星]。此童生,至少也有四五十岁。”

烛影摇曳中,众考官纷纷侧目看来。

周院君缓缓闭目,细品。

不错的文字!

寥寥四十字,竟让人半生风霜扑面而来之感。

“诗道真谛,不在工巧雕琢,而在神韵天成——”

周院君睁开眼,捋须长叹,“这位童生一笔沧桑,竟比那些少年郎的锦绣文章更近‘出县之境!”

“非历经沧桑者,写不出这般沉郁顿挫。”

朱笔轻挑,

糊名纸簌簌而落。

但见考生名册上赫然写着:江州府柴桑县童生张游艺,年七十有二。

周院君忽然笑了。

他拾起朱笔,在“张游艺”三字上重重一圈。

“张游艺.这不是赵子禄被剔除后,被递补进来的那名老童生吗

这老童生运气好,府试第二题侥幸过关!

想不到这老朽竟有如此造化,这府试第三题,竟然发挥如此出色!”

主簿柳明川捻须惊叹,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好一个‘江声吞旧橹,山色锈残钉!”

崔别驾拍案叫绝,“这‘吞’字如浪卷残舟,‘锈’字似苔蚀铜铁,非亲历沧桑者,焉能道此!!”

周院君反复吟咏三遍,忽觉喉间微哽,叹道:“初读似淡,再品方觉其厚。‘笑指沙头鹭,说与故人听’——看似闲适,细嚼却见三分悲凉,七分超然,分明是历尽浮沉后的大通透!”

“此子当取!”

满堂朱紫尽皆颔首,一时堂上只闻衣袍窸窣,竟无一人反对。

“较之赵子禄那等恃才傲物的轻狂后生,这位皓首穷经却仍笃志文道的老童生,更显我江州士人风骨。”

周院君凝视卷上字迹,墨色苍劲如虬枝,笔锋间自有一股不屈之气。

他略一沉吟,朱笔饱蘸丹砂,在考卷上重重落下:【录取秀才】四字。

众考官朱笔未歇,继续判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