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孤臣履新(2 / 3)
种难以言喻的疏离与审视。
韩庚辰年约五旬,面白无须,身形微胖,脸上挂着惯有的、如同春风般和煦的笑容。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哎呀!孤大人!不,现在该称孤少卿了!恭喜恭喜!陛下慧眼识珠,擢升孤少卿执掌我大理寺刑名,实乃我大理寺之幸,朝廷之福啊!老夫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您这位‘铁面御史’给盼来了!日后这大理寺的纲纪,可就全仰仗孤少卿了!”他语气热情洋溢,笑容可掬,但那双细长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不易察觉的精光与一丝深藏的忌惮。穆之这把刀,砍向都察院,砍向工部,如今竟直接砍到了他大理寺的堂上!这让他如何不心惊?
右少卿王明远,年纪稍轻,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方正,眼神锐利,带着几分武将的刚硬气质。他紧随李崇德之后,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刻意的平淡:“下官王明远,见过孤少卿。久闻孤大人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今日得见,幸会幸会。日后同衙为官,还望孤少卿多多指教。”他的目光在穆之脸上停留片刻,又扫过穆之身后按刀而立的林远,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与审视。穆之的强势与林远的煞气,让他本能地感到一丝威胁。这大理寺,怕是要变天了。
“韩大人过誉了,王大人客气。”穆之神色平静,拱手还礼,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丝毫波澜,“穆某蒙陛下信任,委以重任,诚惶诚恐。大理寺乃国之重器,掌刑名审谳,纠劾百官,责任重于泰山。穆某才疏学浅,日后还需李大人、王大人及诸位同僚鼎力相助,恪尽职守,方能不负圣恩,不负黎民。”他目光坦然,一一扫过李崇德、王明远以及他们身后那些神色各异的大小官员。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让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员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韩庚辰笑容不变,连连点头,“孤少卿放心!老夫定当全力支持!来来来,孤少卿请!您的值房已经收拾妥当,就在周…咳,就在左少卿原来的值房隔壁。老夫这就带您过去看看,若有不妥之处,立刻让人整改!”
“有劳韩大人。”穆之微微颔首。
一行人穿过宽阔的庭院,走向衙署深处。林远如同穆之的影子,寸步不离,锐利的目光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扫视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经过的人影。他那按在刀柄上的手,骨节分明,透着一股无形的威慑力。大理寺的官员们,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感受到一股凛冽的寒意扑面而来。这位新任的左少卿,不仅自身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连他带来的护卫,都如同一头随时准备扑食的猛虎!
穆之步入那间为他准备的值房。房间宽敞明亮,陈设简洁庄重,紫檀木的书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几摞待阅的卷宗。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尚未散尽的墨香与…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来自隔壁周墨白值房的…血腥气?穆之的目光扫过书案,最终落在那扇紧闭的、通往隔壁值房的侧门上。他知道,那扇门后,就是周墨白遇害前最后待过的地方,也是那份失踪的“孝吕陵毒烟案”卷宗最后出现的地方。
“孤少卿,您看这值房可还满意?”韩庚辰眯眯地问道。
“甚好,有劳韩大人费心。”穆之收回目光,语气平淡。
“那就好!那就好!”韩庚辰笑道,“孤少卿一路辛苦,今日不妨先熟悉熟悉环境,看看卷宗。若有任何需要,随时吩咐便是。老夫还有些公务要处理,就不多打扰了。”他拱手告辞,带着王明远和一众官员退了出去。
值房内,只剩下穆之和林远两人。
林远走到窗边,警惕地检查了一下窗户,又走到那扇通往隔壁的侧门前,侧耳倾听片刻,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大人,这大理寺…水很深。李崇德那只老狐狸,笑里藏刀。王明远那家伙,眼神不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