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海防初体验(1)(2 / 2)
,问:“这位客官,是想坐车?俺这黄包车,拉着稳当,小巷子也能钻,比轿子快多了。”
“黄包车?” 王老三诧异,“兄弟,这车子是你自己做的?拉着沉不沉?”
张师傅咧嘴一笑,指着车轮说:“沉啥!你看这轮子,是本地作坊做的铁圈包胶皮,比纯木轮轻快,走沥青路还不颠;车架是铁管做的,轻便又结实!”
“俺一天拉十几个客,也不觉得累。”
他又拍了拍车座,“这垫子是俺婆娘缝的,棉花塞得足,坐久了也不硌屁股!”
王老三伸手摸了摸车轮,胶皮软乎乎的,按下去还能弹回来,又掀开车座底下看了看,车架打得紧实,没留一点缝隙。
“在海防,这样的黄包车多吗?”
王老三一口吴语腔的江淮官话,张师傅则以桂柳腔的官话从容回答。
“多着呢!”
张师傅笑起来,“东边的陈记作坊专门做这个,城里的商人、小姐都爱坐。”
“去茶馆听书,坐黄包车比走路快;去码头接人,小巷子进得去,比马车方便。俺这车子就是在陈记订的,才花了五十两银子,拉了三个月就回本了!”
王老三心里头 “咯噔” 一下:苏州城里的小巷比海防还密,四轮马车进不去,轿子又贵,寻常百姓舍不得坐,这黄包车正好!
轻便、便宜,还稳当,要是引进到苏州,保准能火!
他又问了张师傅陈记作坊的地址,谢过人家,才领着儿子们往东边走。
没走多远,就听见 “叮叮当当” 的锻打声,顺着声音拐进一条巷,就看见 “和记作坊” 的木牌挂在门口,门口堆着好几根南洋柚木,木纹里带着股沉水的润劲儿,几个工匠正围着一辆四轮马车敲打,火星子 “噼啪” 往地上落。
“请问是林老板吗?” 王老三走上前,见一个穿蓝布长衫的汉子正蹲在车旁,手里拿着把尺子量板簧,想必就是李老板提过的林掌柜。
林老板抬头见是陌生人,放下尺子问:“俺是林和,客官是?”
“俺是苏州顺达车行的王老三,舟山的顾老板跟俺提过您,说您这儿的四轮马车做得好。”
王老三递上烟,“俺这次来,是想订二十辆马车,要是质量好,往后每月都来订。”
林老板一听是熟人介绍的,赶紧把他往作坊里让:
“王掌柜快进来坐!你看,俺们作坊的师傅都有十年以上的手艺,从没出过次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