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两件大事(1 / 2)

加入书签

发展工业是头等大事,除了那一圈工厂,眼下还有两件事需要处理。

一件事,是哥萨克俘虏。另一件事,则是文化教育建设。

眼下被俘虏来的哥萨克有一千五百人左右,都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女人和孩子不少。

如何安置这些人?是送去矿井还是送到建筑工地?

不过,眼下似乎有了更好的选择。

“袁彬,哈铭,这几天你们多去那些白皮俘虏那里转转,挑几个机灵点的,好操控的,按锦衣卫规矩训练一下。”

“不用太着急,先从汉语开始学起,能简单沟通之后再进行专门的训练。”

“对了,好好善待人家的家属。若有必要,让他们再多找几个中原或瓦剌妻子,拴住他们……”

朱祁镇到战俘营逛了一圈,回来之后,便对袁彬哈铭下达了新的任务。

眼下,锦衣卫虽然能渗透东亚南亚诸国,可受制于肤色和语言,在西边却没什么太大进展。

这些白皮俘虏,也算是一步闲棋了。

至于剩下的俘虏,朱祁镇没有一股脑将其全部送入矿场,而是让袁彬成立了一家劳务租赁机构,将男女分别挑拣,打包出租。

男人,租给了上点档次的酒楼、青楼、茶馆、餐馆当侍卫。

女人,则租给了上述的高档场所,以及大户人家,充当女服务员。

物以稀为贵,一个白皮,远比野人值钱。

既然是租借,那自然有租金。哥萨克的租金们自然是归朱祁镇所有,然后,朱祁镇的劳务机构再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这些人分配薪水。

他们不可能拿到全薪,即便表现再好,也最多拿到四五成。而表现不好的,完成不了KpI的,则被末位淘汰,送到了矿井或者建筑工地。

总体而言,朱祁镇对这些哥萨克俘虏比较仁慈,因此也没有人来鱼死网破。

朱祁镇在城郊的空地上专门圈了一块地,供给那些哥萨克人居住,当然,房屋是要自己搭建的,土地是每年要交租金的。

在这个年代,雇主管吃管住太普遍了,虽然有些侍者、侍女被东家包吃包住,但几乎每个家庭,都在那里建了自己的小家。

哥萨克营地

层层扒皮,敲骨吸髓,软刀子杀人,这是朱祁镇的高明之处。

袁彬哈铭并没有第一时间挑选合适的人选。

他们深谙“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道理,先让他们苦一苦,然后,再从中挑选合适人选。

这样一来,被“选中”的人如同被“抬旗”,皈依者狂热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叠加,往往会有更高的忠诚度。

以袁彬专业的识人能力,谁死心塌地,谁心怀鬼胎,谁表里不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另外,还有最后一重保险,那就是他们的妻子和儿女。

不得不说,商君这一套发明,真好用。

……

哥萨克俘虏与文化教育建设几乎是同步进行。

来自大明与西域的建筑工匠们被汇集在一起,他们眼前,是厚厚一沓精细的图纸。

和林文庙,和林学宫。

大明的工匠们为图纸设计之恢弘而震撼,而那些从东察合台汗国带来的波斯工匠,则完全沉浸在东方建筑美学之中!

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木料,古代木构建筑可以建得非常恢弘,只要有足够的人工与金钱,雕梁画栋可以做得非常精致。

除了宏大的单体建筑,整座建筑群布局也有章有法,井然有序,既合乎美学与礼仪,也讲究舒适与实用。

明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