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金榜题名日(1 / 4)

加入书签

皇佑三年春,三月十五。

汴京城的清晨尚带着几分寒意,宣德门前的御街却已是人声鼎沸。今日是礼部试放榜之日,成千上万的士子、家仆、商贾乃至看热闹的百姓,将宽阔的御街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期待,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尚未张贴榜文的木榜之上。

陈砚秋身着从六品祠部员外郎的浅绯色官服,站在宣德门城楼下的阴影处,冷眼望着下方涌动的人潮。这是他入职礼部后经历的第一次春闱放榜,作为祠部司官员,他今日的职责是协助维持秩序,防止骚乱。

晨光熹微,映照着他略显清瘦的面庞。自从搬入林家安排的宅邸,成为林家的“准女婿”,他已在这座黄金牢笼中生活了半年有余。每日周旋于林振元及其党羽之间,戴着谦恭温良的面具,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关于那个神秘组织的蛛丝马迹。只有在极少数与赵明烛密会,或是独自沉思的深夜,他才能短暂地卸下伪装,做回那个心怀警醒、矢志查明真相的陈砚秋。

“陈大人,时辰快到了。”身旁一位礼部同僚低声提醒道。

陈砚秋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下方的人群。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那些在礼部衙门、在各种宴饮场合见过的世家豪仆,他们衣着光鲜,三五成群,彼此间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手中紧握着名帖和用红绸系着的礼单,如同即将扑食的猎犬,蓄势待发。他也看到了更多寒门士子,他们衣衫相对朴素,脸上混杂着渴望、紧张与不安,在人群中翘首以盼,等待着决定命运的一刻。

这就是大宋极盛的“榜下捉婿”之景。一纸金榜,不仅意味着功成名就,更意味着瞬间成为豪门权贵争抢的联姻对象,一步登天。然而,这登天的阶梯之下,暗藏着多少利益交换与政治算计,陈砚秋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曾是那个险些被“捉”去,最终却以另一种方式被纳入棋局的人。

“铛——”

一声清脆的铜锣响彻御街,喧嚣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宣德门下。

几名礼部吏员捧着一卷巨大的黄纸,步履沉稳地走向那面光洁的木榜。为首的老吏面容肃穆,展开榜文,另一人端着盛满浆糊的木桶,第三人手持巨大的鬃毛刷子。

浆糊刷上木榜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老吏深吸一口气,朗声喝道:“皇佑三年礼部试,贡举合格进士榜——张!”

随着他拖长的尾音,那卷象征着无上荣耀与前途的黄纸榜文被高高举起,稳稳地贴上了木榜。

“哗!”

人群再次爆发出巨大的声浪,如同决堤的洪水,向前涌去。维持秩序的兵士们奋力组成人墙,才勉强挡住这股狂热的人潮。

陈砚秋站在高处,目光锐利地扫过榜文。进士名录按名次排列,黄纸黑字,在晨光下分外醒目。

“第一名,冯京,鄂州江夏!”

“第二名,沈遘,杭州钱塘!”

“第三名,叶祖洽,邵武军!”

……

每念出一个名字,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或羡慕、或惊叹、或失落的嘈杂。被念到名字的幸运儿,有的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有的强作镇定,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还有的似乎不敢相信,反复确认后,才发出一声如释重负的呐喊。

陈砚秋特别注意着那些出身寒微的名字。他看到榜上确有几位来自偏远军州、衣着朴素的士子,在听到自己名讳时那难以置信的狂喜。他们的喜悦是如此纯粹,仿佛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光明的前程已在眼前展开。

然而,陈砚秋的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反而升起一丝复杂的怜悯。他知道,这金榜题名的荣耀时刻,对于这些缺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