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夜祭(2 / 3)

加入书签

包括酒爵、香炉等,炉中焚起的,正是那混合了檀香、药草和墨香的奇异香料,气味比刚才更加浓郁。

陈砚秋心中剧震,“墨池祭”!这就是赵明烛提到的那个秘密仪式!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跟随众人走向水榭延伸出的一座露天平台。平台中央,设有一方石质墨盘,形如小池,内有清水。

仪式开始了。并无繁复的礼节,但气氛庄严肃穆。在南山居士低沉的、音调古怪的吟诵声中(那语言绝非中原任何方言,音节拗口,带着某种原始的韵律感),冯珙作为主祭,将一锭特制墨锭置于墨盘中,以少量清水缓缓研磨。乌黑的墨汁在月光下泛着幽光。

周怀安则手持酒爵,斟满一种色泽暗红的液体,并非寻常酒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药味。他率先饮下一口,然后将酒爵依次传递给在场众人。轮到陈砚秋时,他心中警铃大作,但众目睽睽之下,无法推拒,只得硬着头皮抿了一小口。液体入口微涩,带着一丝奇异的甘甜,入喉后却有一股暖意散开,并未感到明显不适,但精神似乎更加放松,对外界的感知也变得有些朦胧。

吟诵声持续着,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誓言或祷文。墨香、药香、吟诵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脱离现实的诡异氛围。陈砚秋暗中观察,发现包括赵元庚、郑友仁在内,所有参与者都面色肃穆,眼神专注,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彩。这绝不仅仅是利益结合,更像是一种带有信仰色彩的集体认同仪式。

研磨好的墨汁被分装到几个小瓷碟中。冯珙以指尖蘸墨,在自己掌心画下一个简单的符号——正是那令牌符号的变体。其他人,包括周怀安、赵元庚、郑友仁,也依次照做。南山居士则只是静静看着。

轮到陈砚秋时,他略一迟疑。他知道,这个动作象征着某种接纳或盟誓。若画下,便是更深地卷入这个神秘组织;若不画,则前功尽弃,甚至可能立时招致危险。电光石火间,他想起赵明烛的叮嘱“见机行事,保全自身为要”,于是也学着众人的样子,用指尖蘸墨,在自己掌心草草画下那个符号。墨迹微凉,带着一股说不清的寒意。

仪式结束后,众人回到水榭内,气氛似乎轻松了许多。冯珙拍着陈砚秋的肩膀,笑道:“砚秋,从今往后,你便是我等真正的‘同道’了。日后相互扶持,共图大业。”

周怀安也道:“不错。甲子年将至,星枢移宫,正是我辈勠力同心之时。砚秋你年轻有为,将来必有大用。”

“星枢移宫”、“甲子年”,这些关键词再次出现。陈砚秋故作不解:“晚辈愚钝,不知周老所言‘星枢移宫’是何意?与这墨池祭又有何关联?”

冯珙与周怀安交换了一个眼神,周怀安含糊道:“此乃古之秘传,关乎文运兴衰。时机到了,你自然知晓。眼下你只需知道,我等所为,乃是为了扶正文脉,使天下才俊各得其所,而非囿于门第之见。”这话冠冕堂皇,却掩不住背后的操控之意。

聚会直至子夜方散。离开冯府时,陈砚秋感觉掌心那墨迹仿佛仍在隐隐发烫。他知道,自己虽然成功踏入了更内层的圈子,获悉了“墨池祭”的部分真相,但也背负上了更沉重的枷锁。这个组织的神秘与严密,远超他最初的想象。

他立刻赶往秘密据点,赵明烛、薛冰蟾和崔月隐早已等候多时。陈砚秋详细描述了夜祭的整个过程,包括吟诵、香料、饮剂、画符等细节。

“非诗非词的吟诵…古怪音调…”薛冰蟾蹙眉,“可能是一种失传的祭文或秘传咒语。用于凝聚心神,强化集体意识。”

崔月隐对那暗红色饮剂极为关注:“你饮后只觉暖意放松,未有不适?这更需警惕。此类药剂往往药性温和但持久,可能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心志,使人更易接受暗示或操控。”他立即为陈砚秋诊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