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勒痕疑云(2 / 4)

加入书签

或为同源。”

“同源……”陈砚秋若有所思,“凶手用此石……或是用沾染此石粉的物件,从后方抵压王敬颈部,防止他挣扎发声?王敬挣扎中,指甲抓挠到了凶手衣物或凶器,留下了麻线,也可能抓到了凶手的手或是那块石头本身,留下了石粉?”

他的推理逐渐勾勒出昨夜可能发生的恐怖场景:子夜时分,凶手潜入,制服并可能塞口于王敬,逼其写下遗书(或使用预先写好的遗书),然后用麻绳勒毙,并精心布置成自缢假象。过程中,王敬曾有短暂而绝望的挣扎。

“凶手至少两人,甚至更多。”赵明烛冷声道,“一人控制,一人动手,或许还有望风的。才能做得如此干净利落,几乎瞒天过海。”

邻里的询访也陆续有了回报。多数邻居表示昨夜睡得沉,并未听到异常动静。只有一位住在斜对门、睡眠较浅的老妪,含糊地提及似乎在半夜听到过一声短促的、像是被掐断的闷哼,但当时以为是野猫发春或是哪家夫妻吵架,并未在意。

更夫则证实,昨夜三更天(子时)左右,他曾路过这条巷子,一切如常,并未看到可疑人物。但四更天(丑时)他再次路过时,似乎瞥见巷口有辆不起眼的骡车很快地驶离,但夜色朦胧,并未看清样式和驾车人。

骡车?这倒是一条线索。汴京城内,骡车多是富户人家或商铺用来拉货的,寻常百姓家用驴车或牛车更多。

“查!昨夜至今晨,所有从此附近经过的骡车!一辆辆给我排查!”赵明下令。

然而,线索似乎也就此中断。石块和麻绳常见,骡车更是数以千计,排查起来如同大海捞针。对手行事老辣,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指向性的证据。

“石粉……麻绳……”陈砚秋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目光再次投向那块灰白色的石板碎片,“此石质地特别,非是汴京常见建筑用石。或许……能从此处打开缺口?”

赵明烛精神一振:“没错!汴京之大,所用石料皆有定规和来源!将此石碎片多拓印几份,派人速去将作监、各大石料行、乃至擅长石雕的工匠处询问,务必查出此石来源、用途!”

命令立刻被传达下去。皇城司的能量再次显现,无数张描绘着石块纹理和颜色的纸片被分发出去,一张无形的调查网迅速撒向汴京的各个相关角落。

处理完现场,留下人手继续勘查和守卫后,赵明烛、陈砚秋和崔月隐带着关键的证物——那块石板碎片、一截麻绳、以及包裹好的石粉和麻线样本,返回皇城司。

他们需要更专业、更安静的环境来深入研究这些线索。

皇城司内,属于赵明烛的秘勘房里,气氛凝重。核心证物被一一摆在案上。

崔月隐利用带来的简易工具,开始更精细地分析那石粉成分。他用水调、用火烤、加入不同的试剂观察反应……良久,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确定:“此石粉质地细腻,色白而微泛青,触手滑腻,遇酸有微弱气泡……若老夫所料不差,此乃南阳独山所产的一种优质石料,研磨成粉后,多用于瓷器上釉、纸张填料,或是某些特殊绘画的底色,民间称之为‘南阳玉粉’或‘白石精’。因其价昂,寻常人家绝少使用。”

“南阳石粉?”赵明烛皱眉,“产于京西南路?为何会出现在汴京一个老吏的指甲里?还与谋杀案有关?”

陈砚秋却若有所思:“用于瓷器上釉、纸张填料……赵兄,还记得琼林宴案中,那些特制的诗牌吗?其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是否也可能掺入了此类石粉,以增加其质感和耐久?”

赵明烛猛地一怔:“不错!还有将作监!那些诗牌正是将作监下属作坊制作的!” 两条看似不相干的案件线索,在此刻似乎隐隐有交汇的趋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