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寒林誓师(1 / 2)

加入书签

七月初七的都江堰鱼嘴,三百六十五道砭石刻痕在辰光中泛着青芒。陈砚秋以银针蘸碱草汁,在伏龙观石壁刻下《科举罪言》首字:“夫取士之道,在明明德...”每刻一笔,江底便传来砭石钉的共鸣声。

各地被黜落者的后代正溯江而来。青城山道士携来景佑三年的落卷,卷角密布朱笔批杀的“不通”字样;峨眉比丘献上祖传的砭石针,针尾系着元佑党人的血书丝绦;洞庭渔翁抬来沉木箱,内装三百六十五份被焚毁的试卷灰烬。

巳时的日头渐烈,墨娘子指挥寒林社成员按星位排列。每人手持家传试卷立于对应砭石钉上方,当崔月隐唱出《崇天历》辰刻时,所有试卷突然无风自动——纸页间浮现出被隐匿的批语。

“看这份天圣五年策论!”老道士举起份泛黄试卷,“明写着‘安石之才可济世’,却被朱笔改为‘安石之言实祸国’!”众人哗然间,更多被篡改的批语显现:有“寒门当取”被改“世家优先”,有“文采斐然”被改“不合体制”。

午时的江水突然倒流,露出江底埋藏的《黜落者名册》。铁券上的名字遇光发光,每个名字都投射出考生临终场景。当“景佑三年苏轼”之名显现时,江面浮出整页被涂改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间隙竟藏着西夏文密码。

未时的热风卷着纸灰,陈砚秋割腕取血调墨。血滴入砚时,江底所有砭石钉齐鸣,系带的冰蓝丝带自动解开,在漩涡中拼出《璇玑录》公式:“人心向背=黜落数×3.618”。他挥毫将公式刻于石壁,最后一笔落下时,三百六十五人手中的试卷突然迸发青光。

申时的雷暴不期而至。雨水冲刷石壁刻文,碱草汁遇水显出血色。更奇异的是,每个血色文字都投射出对应的历史真相:当“科举”二字泛红时,显现出真宗朝砭石阵镇压文运的场面;“罪言”二字溢血时,映出韩似道在窥天仪前篡改星图的景象。

酉时的暮色如血,寒林社开始诵读《青云誓》。每念一句,江底便浮起个青铜匣——全是历代被截留的状元卷。匣盖自动开启,内藏的血书考题令人触目惊心:有“论西夏称臣之利弊”,有“析辽国岁贡之虚实”,尽是关乎国运的策问。

戌时的火光映照下,墨娘子取出南唐遗物“澄心堂玺”。玉玺压向石壁时,所有刻文突然立体浮现,组成完整的科举黑幕链:从试卷调包、誊录篡改、星象干预到最终的砭石镇运。某个寒门子弟突然痛哭——他认出祖父的笔迹正在“被镇运者”名录中。

亥时的星河垂落,崔月隐用浑仪对准石壁。星光照耀下显现出更深的隐秘:某些被黜落者的姓名旁,竟标注着其子孙后代的命格测算——韩似道早将科举作弊延伸至三代之后。

子时的夜雾弥漫,陈砚秋发现石壁某处异常温热。以砭石针轻叩,竟滑出个锡筒,内藏《乙巳科预言》:“八月初三辰时,江南贡院井涌血泉,三百六十考生癫狂...”筒底附着碱草烟样本,毒性较前强十倍。

丑时的鹞鹰带来急报:各地州学出现集体晕厥现象。患者皆耳后浮现砭石针印记,口中喃喃西夏科举考题。崔月隐急取都江堰水化验,发现碱草毒性已变异——能通过星力传播。

寅时的晨露未曦,众人按《璇玑录》记载布设“文曲清源阵”。三百六十五份试卷围成星形,中央置铜雀砚承接露水。当第一缕曙光照射时,露水突然沸腾,显现出解毒新方:需用黜落者血脉配陇右黄连。

卯时的晨光中,寒林社成员纷纷割血入砚。血液与露水混合后竟变成靛蓝色,遇碱草毒即产生中和反应。忽有童子奔来报信:汴京贡院古井自主涌出蓝水,中毒考生饮后渐愈。

辰时的都江堰迎来奇景。江水突然分流的鱼嘴处,浮起座南唐风格的砭石祭坛。坛心供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