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龙骨现世(2 / 2)

加入书签

晶霜——与陈砚秋后颈的青痣形状相同。

申时的暴雨冲击着地宫顶部。陈砚秋将四十九枚骨签按北斗状排列,最末位突然浮出第八个光点——正是春分夜\"文曲星\"的运行轨迹。他的三棱镜折射这束光,在墙面映出太史局的立体图影——浑天仪下方,七具空棺已备好位置,第八具棺材的尺寸正好容下一人。

酉时的暮色渗入地宫时,那支父亲的名签突然爆裂。骨屑中藏着片蝉翼纱,对着火光可见上面用磁粉写着:\"吾儿速离汴京,韩氏取骨针已淬文怨蛊。\"纱角粘着粒银丸,捏碎后现出微型骨雕——正是韩似道书房镇纸的缩小版,底部刻着辽国南京道的坐标。

戌时的更声响起刹那,七具青铜小棺突然闭合。棺缝中渗出靛蓝液体,在空中凝成微型汴京城郭。最亮的七个光点正在移动——正是七任榜眼毙命的地点,而串联他们的光线,正组成《篡命星术》里的\"锁文链\"。链条最末端的光点,悬在陈砚秋玉枕穴上方三寸。

亥时的月光透过琉璃瓦,在地宫中央投下星象光斑。陈砚秋将骨签筒倒扣,筒底掉出半块龟甲——上面刻着的不是卜辞,而是父亲用银簪刻的绝笔:\"吾儿非榜眼,实为收官祭品。\"龟甲在月光中突然裂开,里面藏着第八枚骨针——针尖上的靛蓝幽光,正与陈砚秋伤口渗出的液体同源。

子时的梆子声传来时,地宫突然弥漫起靛蓝雾气。陈砚秋肋间的七条血线灼烧起来,延伸出的光丝全部指向北方——那里,七具青铜棺材的虚影正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而本该是\"文曲星\"的位置,悬着枚刻有陈砚秋八字的青铜钉,钉尾的金丝通向辽国南京文昌阁的方向。

最后一缕月光消失前,骨签筒突然自行立起。四十九枚签如利箭般射向四周墙壁,每支签钉入的位置,都对应着一位黜落举子的死亡地点。筒底缓缓旋开,露出父亲最后的馈赠——半页《景佑四年科场录》,记载着七个被活取枕骨的举子姓名,每个名字后面都画着个小巧的北斗图案,勺柄指向他们子嗣的现居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