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龙骨卦签(1 / 2)
皇史宬的玄铁门在陈砚秋面前缓缓开启,门轴转动的摩擦声惊起了檐角栖息的乌鸦。鸟群掠过时,羽翼扫落积尘,露出门楣上被刻意遮掩的血色卦象——\"山火贲\"变成\"地火明夷\"的刹那,他看清了卦画下那行小字:\"景佑四年,苏舜钦刻\"。
\"指骨签...\"赵明烛的银簪挑开神龛前的黄绫幔帐。供桌上三百六十支卦签整齐排列,每支都由半截人骨制成,骨管中空处塞着写有《论语》章句的鱼鳞笺。当他的异色瞳聚焦在签筒底座时,倒抽一口冷气——青铜底托上阴刻的,正是历代状元横死时的天象记录。
薛冰蟾的机关手甲\"咔嗒\"转动。精钢指尖夹起最近新增的卦签,放大镜片下可见骨管表面的细密刻痕——与北邙山出土的吕蒙正腕骨断面完全吻合。她突然掰断卦签,骨腔里飘出的不是鱼鳞笺,而是半张《景佑黜落录》残页,记载着某位落第举子临终前咬断手指的血书。
\"看卦辞。\"崔月隐的五色袍袖拂过签筒。被她触碰的骨签突然自行摇晃,在供桌上投出跳动的影子——这些光影连起来,竟是《千眼图》的核心算法。最骇人的是第三十六支签的光影,显现的并非《论语》而是《春秋》僖公十四年传文:\"非礼勿视\"四字被朱砂改为\"非理当黜\"。
陈砚秋的断钥突然自行飞向神龛。钥匙插入供桌暗锁时,整座皇史宬的地砖发出机括咬合的闷响。东侧书架突然平移,露出墙面上用血绘制的《文脉图》——汴京三百六十处文教场所被青铜钉标记,钉与钉之间连着靛蓝色的文气河流。
\"龙骨为签...\"沈括的声音从典籍堆后传来。他手中的《梦溪笔谈》残稿正摊开在\"器用\"篇,页边批注记载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秘闻:\"庆历三年,司天监奏请以黜落者指骨制卦,韩琦许之\"。当他将书页贴近墙面血图时,纸上的墨迹突然流动起来,补全了图中缺失的地下暗河部分。
薛冰蟾的手甲突然射向房梁。钢索拽下个积满灰尘的青铜匣,匣身二十八宿星图中,\"文昌\"位置明显凹陷——与楚星河体内发现的玉珠尺寸完全吻合。匣盖开启的刹那,三百六十支骨签同时震颤,签筒底座浮现出用矾水写的名单:
\"天圣八年冯京,右掌骨\"
\"景佑元年张唐卿,左指骨\"
\"庆历四年杨寘,天灵骨\"
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骨签对应的《论语》章句,而最新添加的条目让陈砚秋浑身发冷——\"皇佑元年陈砚秋,肋间骨\"。
赵明烛的银簪突然断为三截。簪尾在血图前排列成卦象,映照出集英殿铜漏的投影。当第三截断簪指向\"文曲\"星位时,墙上的靛蓝文气突然倒流,全部注入骨签筒——签筒顿时重若千钧,将供桌压出蛛网般的裂纹。
\"验签文。\"崔月隐割破手腕。血滴在第三十六支骨签上,鱼鳞笺遇血显形——《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的\"师\"字被刮去,改成了\"韩\"字。更恐怖的是,骨管表面渐渐渗出靛蓝液体,在空中凝成《科举十弊疏》被删节的段落。
陈砚秋肋间的旧伤突然崩裂。《锁院赋》的文字如蚁群涌向骨签筒,在青铜底座上拼出父亲的手迹:\"七百年文狱,骨签为匙\"。当最后一个字归位时,筒中所有骨签自动浮空,在殿顶组成浑天仪形状——而缺失的\"天枢\"位,正是陈砚秋手中断钥的形状。
沈括突然掀开《玉海》书匣。匣底暗格藏着十二枚青铜钉,钉帽刻着十二地支。当他将钉子按进墙面血图的文脉节点时,整座皇史宬突然地动山摇——书架上的史籍哗啦啦自行翻动,每本书的扉页都浮现出黜落者的血手印。
\"卦动!\"薛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