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都江堰谋(2 / 3)
!
英格玛的银刀突然自行震颤。羌族少女猛地扑向江滩,刀尖挑起一截被江水冲上来的麻绳。绳上每隔三寸就系着片木简,简上墨字已被泡得模糊,但最上方那枚简背的朱砂印却依然鲜艳:
**成都府学印**
\"题引......\"孟九皋一把抓住木简,\"他们用考题当镇物......埋在水脉节点......\"
江心突然掀起巨浪。新筑的堰坝在轰鸣中裂开缝隙,十几口铁箱从缺口处浮出水面。箱体上铆钉的排列方式异常熟悉——与锦官城鬼市查获的作弊衣物暗记如出一辙。最骇人的是每口箱子都缠着银链,链环上刻着不同年份的科场座次号!
陈砚秋涉水冲向最近一口铁箱。冰凉的江水没过大腿时,他后背的刺青突然灼痛起来——墨池九窍图中代表\"兑\"位的那一窍正在皮肤下跳动。箱盖被掀开的刹那,腥臭的银光扑面而来:里面整齐码放的并非银锭,而是数百枚拇指大小的银印,每枚印纽都铸成不同生肖,印面却统一刻着\"同文\"二字。
\"活字印......\"孟九皋不知何时站在了齐腰深的江水中。老儒生拾起一枚银印,对着阳光转动,\"当年毕昇在成都造活字,用的就是这种银锡合金......\"
英格玛突然发出警示的唿哨。对岸竹林中射出十几支弩箭,箭杆上缠着的不是羽毛,而是写满算题的楮纸。陈砚秋挥剑格挡,一支箭擦着手臂钉入铁箱,箭上的楮纸遇银立刻燃烧,火苗竟呈现诡异的青白色。
\"退后!\"孟九皋将铁尺插入江底。老人干瘦的身躯突然挺得笔直,诵出一段佶屈聱牙的咒文——不是道家的雷法,而是东汉熹平年间刻在太学门外的《尚书》残篇。
江水应声裂开。
一道丈余宽的水沟凭空出现在江心,露出底下被冲刷了千年的岩层。岩面上刻着与陈砚秋刺青相似的图案,中央凹陷处正好能容纳那箱银印。更惊人的是周围散布的碎银——全都保持着熔铸时的滴落状,银珠与银珠之间由极细的银丝连接,组成一张覆盖整个河床的网。
\"都江堰的'脉'被改了......\"孟九皋的声音开始颤抖,\"这些银丝是仿照人体经络布的......他们在给西川换血脉......\"
对岸传来竹哨的尖啸。褐衣人们推着辆怪车冲来,车上竖着三面铜镜,镜框竟是用《论语》竹简拼接而成。当铜镜转向裂开的江底时,镜面反射的阳光突然在银网上烧出焦痕——那些焦痕组成的分明是《春秋》经文的变体!
英格玛的银链突然绷直。链梢骨雕如离弦之箭射向铜镜,却在半空被另一道银光拦截——是个戴青铜面具的矮小身影,手中挥舞着与孟九皋一模一样的铁尺。两尺相击的脆响中,陈砚秋看清了对方尺身上刻的字:
**同文**
裂开的江水开始闭合。陈砚秋拼命去抓那箱银印,指尖刚触及箱体,后背刺青的灼痛突然达到顶峰。墨池九窍图中\"兑\"位的窍穴彻底贯通,皮肤下渗出带着银屑的血珠,滴在江底岩面的刻痕上——
整段岷江突然静止。
漂浮的铁箱同时开启,数百枚银印腾空而起,在空中组成《周易》的\"兑\"卦。卦象下方,被铜镜灼烧出的焦痕文字突然流动起来,银丝网络发出琴弦般的嗡鸣。陈砚秋听见孟九皋在嘶吼着什么,但声音仿佛隔了千重水幕。
当第一枚银印落入江底凹槽时,他终于在轰鸣中听清了老儒生的话:
\"不是兑银......是兑命!\"
青铜面具人的铁尺劈开水面。陈砚秋举剑相迎的刹那,看见对方袖中滑出一卷熟悉的青简——与锦官城鬼市查获的题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