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木头人43:day1(2 / 3)

加入书签

却毫无反应。

第三次调试:加“尸花腐蕊粉”当药引(成功吧?)

关键调整:藤汁和沼泽沉水比例不变,但每升藤汁里掺半勺“尸花腐蕊粉”。

这粉是尸花未开的花苞磨的,能带着藤汁往苹果深处钻。

浸泡时间延长到7天,且每天用苹果木勺搅动一次缸里的汁。

观察变化过程:第2天:苹果表皮的蜈蚣纹开始 有紫黑色的汁顺着纹路往外冒小珠。

第4天:苹果整体变成暗紫色,捏起来硬邦邦的,缸里的藤汁从暗红变成浅粉。

第7天:捞出苹果时,表皮的蜈蚣纹已变成深黑;

切开后,果肉从皮到核全是均匀的紫黑色,果核周围凝结着一层暗红晶体。

用银刀刮下点果肉,凑近闻,有股酸腐的甜。

写到这里,腐血苹果这个材料算是完成“腌制”了。

阮平夏看着上面调试的那个时间。

七天。

不行。

自己有很大概率无法完成这个试验就脱离世界了,时间成本太高。

苹果屋的木门和玻璃窗依旧被时不时的撞得哐哐作响。

阮平夏拿着笔,伏在案前,此刻全然成为了苹果女巫,专心地思考着如何改进配方,加速这个实验进程。

丝毫不受外面的声音的影响。

她想到了什么,又重新翻开那本《毒药学大典》。

这本书应该算是毒药学的百科全书了,怎么研制材料、搭配,全都有涉猎。

卷一:毒材考——万物皆可毒,识性是根基。

开篇先破“毒即恶物”的偏见,这卷像毒材的户口册,记载了三百余种毒材的本源。

每种材料旁都画着简笔画,比如腐血藤的藤蔓标着“喜阴怕火,毒在断口汁”;

阮平夏还看到了苹果女巫在页边批注:“别信老法子说的‘材料越老越纯’——腐血藤长三年的断口汁,毒劲比五年的猛三成,只因三年藤还在‘疯长’,毒没沉底。”

卷二:处理术——从“生材”到“可用毒”,时间是变量,不是定数。

这卷是全书的革新主战场,一半篇幅讲古法“慢养”,一半收录当代“速酿”,甚至用红笔在页边画了时间轴,标注“同材异法”的效率差 。

卷三:配伍篇——毒材搭伙,是相生,也是相杀。

这卷主讲哪些材料搭能“毒上加毒”,哪些搭能“毒转药”,既有古法验证,也有新派发现。

卷四:毒理术——毒入体,如兵入境,知路才能破局。

这卷主讲“毒怎么伤人,药怎么拆招”。

卷五:野路子杂记——不按常理出牌,才是破局的钥匙。

这卷最厚,贴满了草药标本、血写的便签、烧焦的配方残片,全是不被古法认可,却被实战验证的创新。

卷六:禁忌典——死路比活路多,记牢才能活。

这卷的字是用朱砂混着毒藤汁写的,每个禁忌旁都画着骷髅头。

卷七:未竟章——毒药学没有终点,只有未走完的路。

最后一卷是三位已故药理师的残稿……

阮平夏快速翻找着自己想查询的内容。

卷二的“处理术”里,有关于新术速酿,收录了五位药理师的创新,每则都标着“试错次数”与“风险率”。

“两刻钟速凝影苔”(当代药理师“夜蛛子”的法子,试错17次,风险率30%):

用银针将影苔刺成蜂窝状,泡在……,比古法快55倍。

尾端批注:沸沼水温度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