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组阁争论(2 / 3)

加入书签

日落西山的武夫之道的新王。

新王登顶,老臣可以阻挠也可以顺水推舟,但阻挠终究无法抵挡滔滔大势,反而只能让新王的双手沾染上鲜血,如此不如在新王的身后助推一把,让他登上前人未曾到过的山顶,去领略顶峰无限风光。

武夫一道,自从枪械出现以后,就渐渐没落,未来只能更加严重,自己这帮老人改变不了这个大势,那便将未来的一切都交给新王,让新王来找寻此道未来的生存之路。

“宋先生,从政治的角度上来看,此次大选我方虽然大获全胜,占据了大义,为南北两方的政治博弈,夺得了一份重要的筹码,我认为,上策是要与北洋政府进行磋商,平稳有序的进行南北两方权力的重新分配!”

“杨先生之计,实乃老成谋国之言,只是党内如今群情汹涌,此时若与袁世凯私下妥协,恐怕会伤了各地同志的革命热情!”

李烈钧听到杨猛的言,与黄兴之前的论调相仿,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默不作声,直接表达了不同意见。

早在国会选举胜出之前,宋教仁就与黄兴和孙中山多次商谈组阁之事,其中孙、黄二人的意见便隐隐有些分歧,如今大选落定之后,这些在国会大选期间,奔走于各方的党内元老们,也感受到了民主宪政的妙处,想法或者说是野心也变得有些膨胀起来。

这一点,体现在会议中的争论,更多围绕着对国民党未来的更高展望,也体现在希望宋教仁登上总理的位置时,可以坚定的执行《临时约法》,组建全新的民主宪政内阁,以大大限制袁世凯的大总统权利。

“诸位,组阁、组阁,先得先能组阁成功,才能在法理上占据大义,我革命党人胜在民主选举,可各地军政府手上掌握的武装,与北洋军的差距尚有不小,若是我方寸步不让,不做出适当的政治妥协,那只能将袁世凯彻底逼急了,到时候别说组阁,恐怕南北内战都会在瞬间爆……”

杨猛虽已有了无敌于世的名声,但那只是对于武门而言,又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杨猛都没有在体制内混过,在政治上几乎是如同一片白纸,但前世看过的大量书籍告诉了他……

政治如毒!

政治亦如砒霜,剂量即正义。

权力本是维系社稷的良药,一旦失却制衡与温度,便会异化为噬骨之毒。

纵观历史,从罗马暴君尼禄焚城嫁祸基督徒,到晚清官僚以“捐纳制”

将官职标价出售,权力寻租的腐蚀性远砒霜——它不会像武夫之道,暴起杀人,但却会悄然瓦解整个社会的根基,使律法成为权贵的私器,民生沦为棋盘上的筹码。

帝王术中的“愚民策”

、财阀暗箱里的“政策定制”

,皆如慢性毒剂,令阶层板结凝滞,令底层上升无门,让整个社会的希望渐渐窒息。

然而这毒亦可为药,就像宋教仁组建国民党,赢得国会大选,想以宪政民主制度限制袁世凯,并时刻监督的法子,就是解这政毒之良方,透明的政治机制,就像蒸馏提纯,而唤醒国民觉醒,则好似人体的免疫系统……

在这一点上,杨猛从不否认宋教仁的眼光和能力,辛亥三杰若是庸碌之辈,怎么可能通过武装革命,唤醒各地民众觉醒,彻底推翻了腐朽的满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从来都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是各方势力反复勾兑,甚至是袁世凯的刻意在背后纵容后的结果,与前世记忆中的伟人,敢将日月换新天,打破一切旧世界的伟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哪怕此时民国已立,但仍然好似一个身患沉疴,却忽然寻得圣药良方的病人,若是按照这剂良方削减剂量,缓缓而图,时日一长定可药到病除,然而若是依仗着良方,就狂下猛药,想要一剂下去沉疴尽愈,恐怕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