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六点半棍(2 / 3)

加入书签

住也想冲上去的王润生,“先带孙先生走,老林……不要活口……”

林伯长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了一丝冷笑,“快走快走,我一会就跟上……”

六点半棍,源出少林棍法,据传当年火烧少林寺的时候,至善禅师为求逃避官府耳目,便混迹投身于反清地下组织红船戏班中,与撑船工梁二娣一般做了煲头,见梁二娣每日都竹杆不离手,且练得臂力雄浑,便将少林六点半棍传授于梁二娣,后梁与黄华宝交换咏春拳,才将此棍传入咏春派。

此棍法以四平、子午、吊马为主,以走棍马为先,再以基本马法配合,以标、挑、点、摊、抽、弹、缠丝合为六种半劲技巧的棍法。

六点半棍乃咏春拳之纲要,最擅长斗巷肉搏和枪棒对弈,把咏春拳法中枕手,摊手,膀手,间手充分融合于棍法对搏里面,除用于兵器对搏外,最重要的其实还修练咏春长桥力的不二法门。

所以但凡修习咏春拳者,无不擅长六点半棍。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伯长隐居广东,并在古劳寻得咏春拳王梁赞后,梁赞不单已经将佛山咏春拳的小念头、寻桥、听桥、标指等手法浓缩成一套“1o8点”

的正身拳,又把跟随严咏春师祖学习的侧身咏春,和南少林的技击精华改进成一套偏身咏春拳,形成现今流传广东鹤山古劳的一偏一正两套咏春拳术。

林伯长的咏春拳,起初便是受传于南少林一脉,其特点与严咏春习自于五枚师太的侧身拳相近,被称为咏春秘传看家拳,最擅巷脚室内贴身搏命,且防御能力极强。

梁赞传授林伯长时,以二字钳羊马、羌子拳及小三角马、两头进退手法等为主,在侧身拳上又以“二指”

、“二桥”

、三拳”

、“三掌”

、“三膀伏”

、“三肘崩”

、“三脚”

著称,共计72点关窍,2o招致命打法,除了“来留去送、高接低攀”

的拳意外,又对外,拳、桥、膀、掌、指均有对应的关窍与口诀。

“拳为艺中之本源、棍为艺中之魁”

,这也是梁赞为林伯长举的拳训,所以,只要有一棍在手,林伯长的战力立刻凭空提升五成。

“雅集给给!”

一把把长刀如瀑布般森然劈落,而林伯长却面色不改,双臂拧动长杆一晃一点,便噗地一声狠狠的戳在一个浪人的眼睛上,随后双手间的距离瞬间拉长,以双臂间相互作用的力量,使得竹竿在疯狂的颤抖中,连连地向四周崩打力。

啪啪啪啪……

长长的竹竿转眼化作一片森然的棍影,抢先劈入层层刀山之中,将六点半棍的标、挑、点、摊、抽、弹、缠丝劲在棍头爆,不断崩打抽弹在那些浪人的手上、脸上及脚面……

经过梁赞改进的六点半棍,不单糅合了南少林十三枪棍及广西梅花锁喉枪法的精粹,同时也将六个半基本动作,在分秒必争的实战中,再次浓缩演化为三个半,即便是在身体高移动中,也可以利用重心的转移,将劲力全部揉入棍中。

哒哒哒哒……

激烈的棍影刀光交错,巷子内接连出阵阵惨叫。

一把长杆在手,林伯长将竹竿的弹性与韧性挥得淋漓尽致,长长的竹竿好似毒龙,专挑对手的要害处不断击出,不等这些浪人冲近身前,无边的棍影便如暴雨梨花般地再次猛然绽放,粗韧的竹竿毫不惧怕倭刀的斩击,反而在林伯长的进退跳跃之间,将来敌一一抽打戳倒在地。

噼里啪啦的响声听着十分清脆,但打在身上却如刀割一般。

犀利的倭刀连连劈斩,即便是粗壮的竹竿那端,也难免被打得渐渐碎裂崩散,只是这么一来,原本坚硬的棍稍摇身变作一扎蓬松交错的细细竹刀,一旦挥动抽击起来攻击范围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