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月满西楼愁,剑影破相思(1 / 4)

加入书签

平阳府的秋夜总带着几分清寂,护民所的阁楼窗棂半开,月光如练般洒在案头的《护民总纲》上,陈文瀚握着笔的手却悬在半空——案角放着一封来自江南的信,信封上“苏婉卿”三个字,让他笔尖迟迟落不下去。

“帮主,该巡夜了。”君正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几分谨慎。他知道,每逢月圆,陈文瀚总会想起那位在江南抗击水匪时相识的女子,想起她白衣仗剑的模样,想起那句“待天下安宁,再寻西楼共赏月”的约定。

陈文瀚收起信纸,将其妥帖放入怀中,提上打狗棍推门而出。庭院里的桂花已谢,只余下满地残香,青铜古钟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夜的静谧。“走吧,去城西看看。”他率先迈步,身影在月光下拉得颀长,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怅然。

刚出护民所,便见巷口的老槐树下站着一道熟悉的身影——叶问抱着一柄短剑,月光落在她素色的衣襟上,竟与记忆中苏婉卿的模样有几分重叠。“睡不着,出来走走。”她轻声说,目光望向天边的圆月,“这月亮,倒让我想起在佛山的日子,那时师妹总爱拉着我在西楼赏月,说月色最能解愁。”

“师妹?”陈文瀚愣了愣,他只知叶问武功高强,却从未听过她提及过往。

“她叫林晚秋,比我小三岁,剑法比我好,性子却更烈。”叶问指尖划过剑柄,声音渐低,“十年前,佛山遭山贼劫掠,她为护百姓,独闯贼窝,最后……再也没回来。”她抬头望向圆月,眼中泛起泪光,“那天也是这样的月色,她还说要教我新创的‘落月剑式’,结果却成了永别。”

陈文瀚沉默着,他想起苏婉卿临别时的眼神,想起她信中说“江南水匪虽平,却有倭寇蠢蠢欲动,待荡平倭寇,再赴平阳之约”,心中突然泛起一阵不安。正欲开口,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浑身浴血,从夜色中疾驰而来,翻身落马时,手中还紧攥着一块染血的玉佩——那玉佩的样式,正是苏婉卿常戴的双鱼佩。

“报……报帮主!江南急报!苏姑娘率人抗击倭寇时,中了埋伏,被困在望江楼!倭寇首领扬言,三日内若不交出《九阳玄功》,便要火烧望江楼,将苏姑娘……”斥候话未说完,便因伤势过重晕了过去。

“望江楼!”陈文瀚心头一紧,打狗棍在手中握得发白。他转身便往护民所跑,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君正!召集弟子!备好马匹!即刻赶往江南!”

“帮主,夜色已深,且江南距此千里,不如明日清晨再出发,也好准备充足!”君正急忙劝阻,却被陈文瀚摆手打断:“多等一刻,婉卿便多一分危险!现在就走!”

叶问望着陈文瀚焦急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短剑:“我与你同去。我的落月剑式,或许能派上用场。”

此时,卡文迪与马塔罗森也闻声赶来。听闻苏婉卿被困,卡文迪当即拔出双手长剑:“我的剑术擅长破阵,带上我,能更快突破倭寇的包围。”马塔罗森则从行囊中取出望远镜与地图:“我有最新的江南水路图,还能用法语与当地的西洋商队联络,或许能借到船只,缩短行程。”

韦小宝抱着他的石灰包与飞针,气喘吁吁地跑来:“帮主!我也去!我会用石灰包迷倭寇的眼,还能帮着打探消息!”

陈文瀚望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中暖流涌动。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虑:“好!即刻出发!君正带五十名精锐弟子走陆路,先行打探消息;我与叶问、卡文迪、马塔罗森、韦小宝走水路,借西洋商队的快船,争取早日抵达望江楼!”

夜色中,两路人马分头行动。陈文瀚一行人骑着快马赶往港口,月光洒在江面上,泛着粼粼波光。马塔罗森果然联系到了一支停泊在港口的荷兰商队,商队船长听闻是去解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