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成功(1 / 2)
就这样,日复一日,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终于,在某一天,窑炉里传出了一阵欣喜若狂的呼喊声:“哈哈哈,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窑炉周围回荡,引得一群汉子们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眼中闪烁着惊艳的光芒。
“哈哈哈。。。。。。”笑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云霄。
“太好了!”有人兴奋地喊道。
“快,快,小心点的放下!”另一个人则紧张地提醒着,生怕同伴一一不小心手滑了碎了它!
这群已经围着窑炉转了整整半个月的汉子们小心翼翼地,围绕着新出炉的一炉瓷器,仿佛它们是无比珍贵的宝贝。他们的动作轻柔而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损坏这些精美的瓷器。
这些瓷器的整体造型流畅而优雅,宛如仙子翩翩起舞,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其表面泛着淡淡的天青色,宛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清新而柔和,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如果有后世之人能够目睹这些瓷器的风采,恐怕他们也会惊讶地喊出这些瓷器的名字——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这句流传千古的赞誉,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青瓷的独特魅力。
青瓷,这一古老而璀璨的瓷器种类,在漫长的瓷文化历史长河中,拥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追溯其源头,竟可直达华夏文明的深处,上下五千年的岁月里,青瓷的历史长达三千年之久,实可谓“瓷中之母”。
青瓷之所以备受赞誉,不仅因其瓷质细腻如丝,更在于其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这些特点使得青瓷在世界瓷器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瓷器的杰出代表。
青瓷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它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完美契合上。它集诗风之纯、楚骚之情、建安之骨、唐诗之秉、宋词之意于一身,仿佛是中国文人的情操修养和心灵追求的具体体现。每一件青瓷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青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然而,在那个时期,原始青瓷器物的造型还不够规整,胎体的厚薄也不均匀,器表的釉层更是薄厚不一,釉色也不够稳定。
不过,青瓷真正发展成熟的阶段却是在东汉时期。那时的青瓷,胎质致密坚硬,宛如钢铁;胎色或为灰白色,或为淡青灰色,淡雅而不失庄重;釉色则呈现出青绿色或青黄色,清新自然,宛如春天的嫩叶;釉面匀净光滑,宛如镜面一般;胎釉结合紧密,宛如一体;瓷化程度高,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
而到了三国的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南方和北方所烧制的青瓷各有千秋,别具一格。南方的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现出淡淡的灰色调,釉色晶莹剔透,纯净无暇,常常被人们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其温润的质感。而北方的青瓷则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烈,流动性较大,釉面上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别有一番韵味。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青瓷在近代逐渐没落。但随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艺术审美的不断追求,人们对青瓷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也在逐渐回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瓷在古代瓷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雅的造型和独特的美感使其成为畅销欧洲的热门商品。
而嬴骜正是看中了青瓷的独特魅力,特意选取了其中最为着名的几种颜色,如冬青釉、梅子青釉、粉青釉、豆青釉、影青釉和天青釉等,希望通过这些精美的瓷器,一举打响大秦瓷器的知名度!
嬴骜兴奋地冲到窑炉旁,仔细端详着这些青瓷。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他们能烧出如此精美的青瓷。“太好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嬴骜激动地喊道。他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