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仁义?(2 / 2)

加入书签

的和平与统一,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抉择。

其他四位公子看到大哥回来后一脸的沉默,心中不禁一紧,彼此对视一眼后,都心领神会地安静下来,继续默默地做着自己手上的事情。他们都知道,大哥此刻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深思熟虑,所以谁也不敢去打扰他。

实际上,对于这场战争的手段,其他几个公子心中也有着些许的纠结和矛盾。他们觉得这样的下手方式确实有些狠辣,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楚,由于立场的不同,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自然也会大相径庭。这一点,还是他们家那位聪明睿智的九弟教会他们的。

九弟曾经说过:“立场不同,选择不同,人的定义也不同。”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在魏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眼中,他们的做法或许被视为丧心病狂、毫无人性。但如果站在大秦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情,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并没有错,反而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的子民、自己的将士、自己的兄弟们都安全地带回了家。这样一来,大秦的将士们就能够避免更多的流血和伤亡,这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诚如当年的武安侯白起,他在坑杀赵武卒 20 万人时,内心想必是极其复杂的。他难道不清楚这样做过于残忍吗?他难道不明白这个举动会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与所有人、所有国家为敌吗?他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个决定可能会成为他最终死亡的导火索吗?

然而,答案是否定的。他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他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他将面临怎样的后果。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的情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军粮严重短缺,自己的士兵都难以饱腹,更别提养活那二十万的赵武卒了。而且,这些赵武卒随时都有可能反叛,这对于白起和他的军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在这种艰难的抉择面前,白起不得不痛下杀手。二十万人的生命,就在他的一念之间灰飞烟灭。鲜血染红了整片土地,那浓烈的血腥味,仿佛能让人窒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