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晋16(2 / 5)
若斯之甚也。反我皇驾,不有晋文之师,系于苞桑,且赖陶公之力。古之侯服,不幸臣家,天子宣游,则避宫北面,闻诸遗策,用为恒范。显宗于王导之门,敛衣前拜,岂鲁公受玉之卑乎!帝亦克俭于躬,庶能激扬流弊者也。”
《晋书》:“惟皇夙表,余舅为毗。勤于致寇,拙于行师。火及君屋,兵缠帝帷。石头之驾,海内含悲。康厚天资,居哀礼缛。坠典方兴,降龄奚促。”
司马丕(公元341年-公元365年3月30日),字千龄,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晋第六位皇帝(公元361年7月13日22
—公元365年3月30日23
在位),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母为周贵人。
咸康八年(公元342年),袭封琅琊王。永和年间,历任散骑常侍、中军将军、骠骑将军。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崇德太后扶持下即位,年号隆和。在位时期,内部军阀斗争激烈。大司马桓温执政,几次兴兵北伐,虚耗国力。北方鲜卑慕容部日益猖獗,多次打败东晋,导致东晋走向衰败。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修习断谷饵药以求长生,导致身体中毒,不识万机,请求崇德太后临朝摄政。1
兴宁三年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爱好书法,代表作《中书帖》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晋哀帝司马丕生于咸康七年(公元341年)。
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受封为琅邪王。同年,晋成帝去世,本应司马丕登基,但中书令庾冰因害怕失去权势,遂以司马丕年幼为由,拥戴司马丕叔父晋康帝登基,改元建元。3
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拜散骑常侍。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加中军将军。
升平三年(公元359年),任骠骑将军。4
登基为帝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晋穆帝去世,皇太后褚蒜子下令说司马丕本来早就该登基为帝,他是皇室正统,如今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皇帝。于是司马丕登基。5
五月,司马丕登基后大赦天下,同时封弟弟司马奕为琅琊王。6
同年七月,将晋穆帝安葬在永平陵;九月,立妃子王穆之为皇后。7
隆和元年(公元362年)正月,前燕将领吕护、傅末波攻陷小垒,兵临洛阳。8
正月十三日,推尊生母亲周氏为皇太妃,进升琅邪王司马奕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9
四月,吕护再次侵犯洛阳。五月,司马丕派北中郎将庾希、竟陵太守邓遐率领水军救援洛阳。七月,吕护军退守小平津。9
十二月初一日,出现日食,司马丕下诏表示要减轻严峻繁琐的赋税,周详地商议法令,全部遵循减损之要。10
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二月,改元并大赦天下。三月,司马丕生母皇太妃周氏去世于琅邪府,皇帝奔丧,诏令司徒、会稽王昱总管内外众务11
。七月,将周氏下葬20
。24
九月,司马丕因皇子降生而再次大赦。25
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二月,司马丕亲自下田劳动以发展农业。26
三月,因为司马丕一向喜欢长生不老之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谷、服丹药,侍中高崧谏道:“这不是好事情啊,陛下不应如此。”哀帝不听,结果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于是崇德太后褚蒜子摄政。
1
司马丕先任命桓温扬州刺史,后又派人让其入朝为宰相,结果桓温不同意。
兴宁二年(公元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