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晋1(2 / 5)

加入书签

265年)五月,曹奂为司马昭加殊礼,进封其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由此司马炎也成为晋王太子

6

。同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总揽全国军政大权7

89

咸熙二年(265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这年十二月十七日(266年2月8日57

),司马炎在满朝文武的反复劝进之下,正式即皇帝位,更国号为晋,改元泰始(第二年为泰始二年)。次日,退位的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从洛阳金墉城徙至邺城,曹魏亡国93

。这一年,司马炎不过三十岁。

锐意变革

司马炎称帝后,总结前代亡国的教训,认为曹魏政府束缚、防范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无援。为了屏卫皇室,司马炎继续推广五等爵制,把大批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作王。即位之始一次封王二十七人,以后又陆续增封,总计达五十七王,并允许诸王自选王国内的长吏。司马炎还委任几位宗王统领重兵,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处的战略要地,用以拱卫首都洛阳。宗王出镇是司马炎加强宗室权势的重要措施,对以后西晋的政局影响极大。

为封赏支持自己的朝臣、士族,司马炎称帝之后,对他们很是照顾。其中,对于八位地位崇高的重臣,他模仿古代名称,杂采近代制度,同时设置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名号,号称八公。此外,司马炎对臣下也大加分封,前后受封的异姓公侯多至五百余人。按照规定,各等封爵的食邑标准是被封地区民户全部赋税的十分之一,后又扩至三分之一。89

西晋立国之初,年富力强的司马炎雄心勃勃,意欲有所作为。从泰始元年(265年)至泰始二年(266年),他先后颁布过一些旨在移风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

(一)撤销对曹魏宗室和汉朝宗室的督军,宣布解除对他们的禁锢。

(二)罢除曹魏政府对出镇、出征将士留取人质的法令。

(三)恢复被曹魏废止的谏官制度,并把像傅玄、皇甫陶、崔洪等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为谏官105,以广闻博见,开直言之路。

(四)提倡节俭。他把原御府的珠玉玩好之物分赐臣下,自己不留。又下令削减各郡国政府对皇室的贡调,禁止乐府排演开支较大的靡丽百戏,停止有司制作各种游戏田猎的器具。

此外,在用人方面司马炎尽量不计旧怨,起用某些原属于曹魏集团的官吏。如太常丞许奇的父亲许允因参与魏帝废黜司马师的密谋,事情泄露后被流放而死97

。司马炎认为许奇有才,不顾别人反对,把他提升为祠部郎112

。以后,他还选用了一批原在蜀汉政府任职的人,其中包括着名的学者谯周、文立等人以及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113

。89

泰始四年(268年)正月,司马炎批准颁行新律《泰始律》。该律成为了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法典(具体内容参见“为政举措-政治-创制晋律”部分)。在颁行新律的同时,司马炎却未能采纳杜预建议实行的考课制度“六年黜陟法”,以避免损害士族的利益,维护司马氏的统治。89

一统全国

筹划灭吴

泰始四年(268年)九月,司马炎成功解除了镇戍淮南、久着威名的大司马石苞的兵权,并准备进行较长远的战略安排。当时,江东的吴国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之下,早已危机四伏。这一有利形势为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提供了可能。司马炎决心加强对南线的军事部署,着手进行灭吴的准备工作。泰始五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