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吴3(1 / 6)

加入书签

公元250年(赤乌十三年),魏将王昶、王基攻打南郡、西陵,吴将戴烈、陆凯相拒。

公元252年(建兴元年)东兴之战,魏将诸葛诞、胡遵、王昶等攻东兴、南郡、武昌,诸葛恪大破魏军。

公元253年(建兴二年),诸葛恪伐魏,因为疾疫而大败,退军。

公元255年(五凤二年),魏将毋丘俭、文钦率军西入,不久叛魏降吴,吴将留赞被魏将蒋班击败。

公元257年(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叛魏降吴,吴使文钦、唐咨、朱异等救援,诸葛诞杀文钦,不久城破被杀。

公元263年(永安六年),吴将丁奉攻寿春。魏灭蜀之战时,丁封等率军支援。

蜀汉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吕蒙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湘水之盟后归还零陵郡。

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取荆州,关羽覆亡。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夷陵之战,刘备伐吴。陆逊率军应战,于夷陵一带大败蜀军。

西晋

公元268年(宝鼎三年),孙皓命丁奉、诸葛靓攻合肥。丁奉设计离间晋将石苞,石苞从前线被调回。

十月,吴将施绩、万彧分别攻江夏、襄阳;晋荆州刺史胡烈击败万彧。吴将顾容等攻郁林,晋将毛炅大破之。

公元269年(建衡元年),吴将丁奉进攻西晋谷阳,一无所获。 吴将李勖部进攻交趾,道路不利而还。

公元270年(建衡二年),吴将丁奉进攻涡口,被晋将牵弘击退。

公元271年(建衡三年),吴将虞汜、陶璜、薛珝成功攻克交趾,擒杀西晋所设置长官,平定交州叛乱。

公元272年(凤凰元年)西陵之战,吴西陵督步阐叛吴降晋,陆抗率左奕、吾彦等前往讨伐, 收复西陵。

公元273年(凤凰二年),吴将薛莹、鲁淑率军十万,分别攻击弋阳、新息,被晋将王浑击退。

公元274年(凤凰三年),吴将孙遵、李承攻击江夏,被晋江夏太守嵇喜击退。晋将陈骞率军攻打枳里,擒获吴将庄祜。

公元277年(天纪元年),吴将孙慎进入江夏、汝南,掠夺一千多户人口以后离开。

公元280年(太康五年),晋将杜预、王睿进攻东吴,东吴灭亡。

科技

地理

在地理方面,孙吴的学者严畯曾写过《潮水论》。 这是现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学专着,是我国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开端。三国末期孙吴将领沈莹着述的《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这一着作对当时的台湾人民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天文

在天文历法方面,孙吴科学家对天体的探讨十分活跃,孙吴的天文学家王蕃以浑天论名于当世,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陈卓把源自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学派所着星图命名的恒星,加以综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他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再将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学家所定的星官,并同在一起,去重复,存不同,绘成全天星图,构建了一个全天星官系统。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到近代。他的这一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者制作星图和浑象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数学上,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孙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