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汉43(3 / 5)
即位,旋卒。刘保的乳母宋娥联合宦官孙程等人发动“西钟政变”,诛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群体,迎立刘保为帝。刘保即位后,发动夺宫之变,诛杀阎氏外戚,夺回天子玺绶,继而为邓氏家族与杨震平反昭雪。
在位期间勤理国政,纪纲四方,使天下获安;注重削弱宦官势力,将宦官十九侯集体革职并逐出洛阳,并处死多个干政的宦官。对外则收复西域,击败鲜卑,首次与南洋群岛的叶调国建立联系。科技上将张衡官复原职,使地动仪得以面世。官制上,对察举制进行改革,推行“阳嘉新制”,建立考试制度;同时派出“八使”整顿贪污腐败,澄清吏治。但后期任用皇后梁妠家族,为后来的梁氏外戚专权埋下伏笔。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去世,享年三十岁,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庙号敬宗(后被废除)。汉顺帝积极改革,推行的阳嘉新制确立了分科考试制度,被视为科举制的萌芽,为中国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位期间号令自出,知人善任,限制宦官,打击外戚,伸张皇权,被称为东汉的中兴之时。
早年经历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安帝宠幸的宫人李氏生下刘保,而皇后阎姬专房妒忌,得知此事后用鸩酒毒杀了刘保的生母李氏(后追谥恭愍皇后)。刘保自幼简朴淳厚,厚道诚实,宽仁温惠。六岁时,刘保入小学读书,吟诵《孝经》章句,邓太后对其大加表彰,并认为他能够继承大统,便于永宁元年(公元120年)立他为皇太子。刘保追随老师接受学业,具备文武全才,敏捷通达。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古代宫廷的厨官)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刘保经常叹息二人被杀。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勾结又诬陷刘保,刘保因此被废为济阴王。移居北宫德阳殿西钟之下。
登基称帝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公元125年4月30日),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经叶县时突然病逝,皇后阎姬和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说:“如今皇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三月十三日,汉安帝的车驾回到皇宫。
三月十四日晚上,阎姬等人才为汉安帝发丧,从此阎姬升任皇太后,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阎姬想长期独揽朝政,便与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谋,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刘保因被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汉安帝灵堂参与丧礼,悲号不食,内外百官都为之哀痛。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十月,刘懿病重,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一病不起,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先前没有立济阴王刘保,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阎显认为很对。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阎显与宦官江京、刘安、陈达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并紧闭宫门,屯兵自守。
然而,在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儿子还没到洛阳时,刘保的乳母宋娥便与中黄门孙程等人共同商议拥立刘保为帝,在十一月初四日晚上(西历12月16日),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江京、刘安、陈达等人,史称“西钟政变”,继而迎立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
乾纲独断
刘保即位后,率领近臣与尚书到南宫云台,召集公卿百官,派虎贲军、羽林军驻守南北两宫各个宫门。阎显兄弟听说刘保即位,率兵冲入北宫,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