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皇权不下乡,吏转官!(2 / 4)
治属性点满的人,他很明白这个报纸对朝廷的好处,一旦功成,士绅文官们再也没法裹挟民心,对抗朝廷的政令。
“父皇,这报纸的确能打破士绅对百姓民心的垄断,但是百姓大多不识字,他们最终还是要靠那些识字的读书人来解读的,到时候他们依然可以借此曲解政令。”这时候,朱标在一旁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百姓们大多不识字,即便是日常通用的白话文,也未必能看懂,遇见看不懂的书本,多半还要仰仗识字的读书人替他们解读,而掌握了解读权,他们不又能肆意歪曲报纸内容了嘛!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光靠报纸是不可能打破士绅对百姓的舆论垄断的,一旦朝廷印发了报纸,就让各地衙门的文吏去乡村基层向百姓宣读,如此一来,就能防止政令被曲解。”显然朱辰早就有了对策道。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你怕是想得太好了,这些文吏只会捞钱,早就与当地的士绅勾结在了一起,让他们帮助朝廷宣扬政令,这根本不可能。”
他是从底层走上来的,自然知道那些胥吏是什么样子,让他们捞钱还行,让他们帮着朝廷宣扬政令,别做梦了。
“你可知道这些胥吏为啥一心只想着捞钱吗?”朱辰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反问道。
“还能为什么,不就是贪吗?”对此,朱元璋却是嗤之以鼻,胥吏卑鄙,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呵呵!仅仅是因为贪吗?”朱辰却是冷笑着道。
“难道你有不同的见解?”朱元璋和朱标当即望向朱辰。
“一日为吏,终身为吏,这些胥吏的前途已经望到头了,自然只能向钱看了。”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给胥吏一份前途。”朱标顿时明白了过来。
“不错,朝廷可以开放吏员转升官籍的通道,允许他们靠着政绩晋升官员,而像这次宣扬新政政令就可以当作政绩。”
官身二字,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依着简单的称谓,其代表着无上尊崇的地位,而吏员虽常与官员并列,统称“官吏”,但其实二者天差地别。
吏员说白了,就是给官老爷打下手的,不过仗着官员的声威,在民间稍有点地位,但实际上,稍稍懂行点的都瞧不上吏员的,而若是给吏员晋升为官的希望,想也知道他们会有多积极。
“可是朝廷百官,天下读书人都不会同意的!”朱标却是皱眉道。
官吏之间,看起来协作融洽,但那是建立在当下稳固的关系架构下的,一旦官员们得知,以往被他们视作下属甚至奴仆的吏员,如今翻身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定不会同意。
而那些读书人也同样如此,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上了功名,却发现那些自己平常看不起的胥吏也跟自己一个级别,他们会愿意才怪。
“所以还需要最后一条计策。”
“什么计策?”
“朝廷可增设乡官,这样就能打破了士绅对乡村的垄断,而吏员转的官员也全都是乡官,不占科举文官们的位置,而且这些乡官,肯定不可能全是吏员,而这些多的官位,足以堵住文官和天下读书人的嘴了。”
“好啊!真是妙计!如此太妙了。”朱元璋和朱标闻言,顿时大叫道。
办报纸宣传政令,吏转官拉拢吏员,最后增设乡官,三条计策,环环相扣,如此一来,就彻底解决了皇权不下乡的局面,而且朝廷百官们也是没办法拒绝。
按照大明如今的乡村规模,增设乡官,至少要多几千个官位,他们要是拒绝了,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他们。
当即,父子俩就对着乡官设定了起来。
……
数日后,早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