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尔等反对,莫不是收了海商的贿赂?(2 / 3)

加入书签

?陛下以为我等都是收了海商的贿赂才会反对,却不知道我等都是为了朝廷着想呀!治国本应循序渐进,而不是像陛下这样,今日这里改一点,明日那里改一点,如此岂不闹得个天下大乱。”李信慢慢说道。

“李公所言有理!”开济连连点头,显然很赞同李信的话。

“来学兄,过段日子,泉州府的官员将被押解入京,陛下召三司会审,不知道来学兄可查到了什么?”这才是李信今日邀请开济来的主要目的。

而泉州府官员所涉案件,一则走私,二则通倭,这二者若是查下去,很可能会查出受贿之事,最后优惠波及到朝堂中枢,甚至牵连到他们这些尚书身上。

“李公放心,想来蒲氏一族余孽之事,都是他们贪图银钱,自作主张办的,绝不会牵连到任何人!”闻弦知雅意,李信一开口,开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当即说道。

“如此,那就多谢来学兄了。”与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李信顿时喜笑颜开道。

“哪里,都是小事罢了。”开济挥了挥手,然后问道:“不过市舶司一事,李公可还有其他办法?”

他每年同样从海商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冰敬,炭敬,自然不愿意轻易舍弃。

“哎!此事再难回寰,咱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李信哀叹一声。

幽夜渐寂,叹息声愈发沉重,叫这谈话气氛愈渐压抑。

……

数日之后,泉州府的官员被押解进京,朱元璋极是郑重,特派三法司联同审案。

此案涉及通匪卖国,性质恶劣,可以想见的是,无论谁被牵连其中,结局多半凄惨无比,是以,整个京城朝堂人心惶惶,生恐为之波及。

至于是谁牵涉其中,又是谁从这蒲氏一族的脱逃中渔利,满京上下谁也说不明白,可谁也脱不了干系。

毕竟自沿海到中枢,官场的贿赂系统层层勾连,谁敢说自己没拿过泉州官员的好处?

好在,诚如开济所言,这些泉州府的官员都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是他们自己收了蒲氏一族的贿赂,顶着风险对其网开一面,致使蒲氏一族大量脱逃,并一口咬定绝无幕后主使。

因泉州府的官员这般果断干脆的认罪,这案子审得很快,不出五天已将供状和结案文呈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些罪状仅只是表面,可要再追查下去影响甚广,细细追究也无甚意义,即便真将所有受贿之人揪出,他也无法逐一审判,否则整个大明官场又是一场动荡。

经过胡惟庸案后,朝廷本就缺少官员严重,再少下去,就要影响各部门运行了,不过这笔帐,朱元璋也记在了心里,等着两年后,新的科举人员入仕,到时候再来清算。

于是,朱元璋御笔朱批,很快就将这一干犯官送上法场。

整个泉州官场,尽数被革职法办,连充军带砍头,处置了小几十号人,更甚至有几个元凶首恶,被剥皮囊草,挂在了各衙门口,以做警示。

这一场审判风波中,整个京都庙堂备受煎熬,当犯官们人头落地、案件尘埃落定之际,众臣也算松了口气。

看样子,陛下不愿再追究下去了。

……

时间一晃,三个月的时限到了,朝廷盐政再次恢复了常态。

因无利可图,盐商们对宝钞的热情迅速淡却,街市上那些摊铺也随着消失。

盐商退场,百姓们自然有所担忧,尤其近来宝钞流通,市面上的店铺也常会收到宝钞进账,本想着再等等,看看宝钞会不会再涨,可没想到三个月时间这么快就到了,盐商迅速退场了。

许多人囤积了宝钞等着高位出现,大赚一波的,心里都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