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岱宗如何 逍遥真迹(2 / 3)
p>
墙壁正中,一幅画卷高悬。
画中一位身着雪白道袍的老者,脚踏流云,衣袂临风,仙姿卓然,道骨昂藏。
老者身侧,随行着一个眉目灵秀的稚龄女童,更添几分逸趣。
裘图目光扫过供桌,见桌面上静静躺着一册薄薄的线装书卷。
踏步上前,随手拾起——封皮之上,赫然正是《岱宗如何》四个遒劲古字。
寻觅良久,此物终是现于眼前。
心念既定,裘图当即将秘本捧在手中。
于塔内踱步而行,借着长明灯摇曳的光芒,沉心静气,逐字逐句细阅起来。
开篇便是总纲心诀,笔迹宛若天穹流云——
以身为炉,以念为火,以数为薪,炼此元神,铸彼真阳!
初执剑,算微尘。
心通明,剑通神。
纳万象,入玄门。
算尽时,道已成。
单看这寥寥数十字的总纲立意,其志向格局之大,意境之玄奥,竟已有些超乎裘图平日所见的武学常规。
短短数十字,直看得裘图一双虎目微阖,浓眉紧锁如峰峦。
片刻后,裘图轻笑出声,同时缓缓摇首道:“元神?真阳?便是长春真人再世也不敢如此夸大,莫非是东灵道人?”
须知元神之说,乃唐末五代内丹道派方始兴起的玄理概念。
这泰山之地,裘图第一时间猜到的便是这二人。
不过,裘图也并未因此大惊小怪。
实乃近年来遍览武林各派秘典,深知古人著述中,不乏有夸大其词、故弄玄虚之辈。
这总纲纵是写得直指大道,惊世骇俗,也需观其内容方知是否真有妙诣,还是徒托高深、内里空虚的假大空言。
但见裘图身形微顿,于塔心空旷之地,缓缓踱起步来。
铁指轻捻,不疾不徐地翻开了泛黄书页上墨痕深邃的序章:
余幼窥南华,以鲲鹏之志游心于无何有之乡。
始知琴棋书画皆砥心砺神之术,待神思凝练如汞,自可通贯百骸,醒元神而合天道。
三十二载,弈局叩玄关,忽觉身与泰岳共呼吸,星斗随念转,方知元神初醒,天人合一非虚言。
然元神既成,琴棋书画反若稚子戏沙,再难撼神思分毫。
遂踏九州烟水,访道藏千卷。
自《淮南》鸿烈至太平青领,诵《黄庭》玉章,研抱朴丹诀,诸经皆止步于元神初醒。
嗟乎!天资竟成桎梏!前路茫茫,如处云封雾锁之绝壁。
唯以己身为炬,照彻幽冥,冀窥一线生机。
遂遍寻杂家异术,或效餐霞法,捕虚影于镜花;或求不老方,寻仙草于枯涧。
余试尽诸法,空掷百岁光阴,唯见青丝化雪。
然仙道渺渺,孰能忘情?大道岂能有穷?
百七十岁至,携小徒栖息于泰山绝壁。
坐忘玉皇顶,目送黄河月,袖揽北斗光。
观日月经天六十秋,察星河倒转,草木荣枯。
甲子轮回之期,忽见群星皆算,草木尽数。
忽悟通天之路,不在云端在脚下,唯叹贫道行之未远!
昔年琴棋书画破凡思之桎梏,贵在穷极思虑;今元神通明如电,俗艺怎缚蛟龙?
当寻无极之器以磨此神锋。
唯数算之道,其理无穷若天道,其变莫测似阴阳,正堪为磨剑之石。
恰逢紫阳张君踏云来访,坐论龙虎之秘,金丹大道。
共参元神当分阴阳二境:阴神洞
↑返回顶部↑